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也是一个短命的帝国,经二世而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统天下】

    材料一:关于秦的统一,《中国古代史》指出:“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明,得免于战国’……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创新发展】

    材料二:

    【短命而亡】

    材料三:“自陈胜发难后,素日痛恨秦吏的郡县,随着事变消息的传到,纷纷戕杀守长,起兵响应。特别是在旧楚境内,几千人成一伙的不可胜数。”

    ——《中国史纲》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统一的开创之功”归功于谁?如何理解“秦统一的开创之功”?
    上图中最高统治者称什么?中央政府各机关的职能分别是什么?依据下图所示,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谈谈其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中“事变”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随着事变消息的传到,纷纷戕杀守长,起兵响应”的原因。
    从秦的统一到灭亡,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秦朝疆域辽阔,下图中代表秦朝疆域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起】

    材料一  秦国没有严格的宗法制度,国内改革的阻力较小。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都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秦之巩固】

    材料二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秦之评价】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秦朝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

    措施

    经济

    统一制度;以秦国的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文化

    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有人说秦始皇是一位明君,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暴君,你觉得秦始皇是怎样 一个人呢?请举例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下列不属于秦实现统一的原因的是(   )
    A: 统一成为趋势,人民渴望和平
    B: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
    C: 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
    D: 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面对秦朝统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朝统一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B: 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
    C: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
    D: 秦朝统一,严重危害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帝国的终结》深刻探究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焚书坑儒”
    C: 统一文字
    D: 实现国家统一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局属初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下图是中国银行的徽标。观察它的特点, 可知在设计徽标时,参考了(   )的外形。

    A: 刀形币
    B: 贝币
    C: 铲形币
    D: 圆形方孔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局属初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历史学家夏曾佑在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二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夏曾佑编《中国古代史》

    【经济篇】

    材料二:从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起,桑弘羊正式主持财政经济改革。桑弘羊认为国家必须干预经济事务,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商业部门必须由国家牢牢地把握在手中。元封元年,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实行均输(调剂物资运输)平准(平抑物价)……鼎四年,“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杜绝了汉初以来民间私铸金钱的流弊,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思想篇】

    材料三: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完成【政治篇】图中填空。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为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其作用是?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的经济措施。
    比较上述两则材料,归纳秦汉文化措施的异同点。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学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据此判断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B: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
    C: 商鞅变法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 秦国积极策划,策略得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考试(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