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 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
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组织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怀仁国《资治通鉴一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
材料四: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正如文人学士诅咒皇帝“焚书”那样,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诅咒皇帝。正是这种普遍的憎恶,加上秦王朝缺乏能干的继承人,成了民众奋起造反和秦始皇去世不久秦王朝很快覆灭的原因。不过,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 ④明太祖废除丞相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①起止地点相同 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 ③都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势力 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材料一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改号曰元(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