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10年5月8日,在上海世博园城市广场举行一场“河姆渡之约·余姚”专场文艺演出。其间,通过表演,把最能体现余姚文化内涵和人文形象的文艺节目搬上了上海世博会大舞台。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原始农作物是(    )
    A:   粟
    B: 水稻
    C: 玉米
    D: 小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育新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1月自测试卷
  • 2. 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
    A: 禹想当国王
    B: 禅让制被破坏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贫富分化的出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育新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1月自测试卷
  • 3.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房屋的出现     ④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
  • 4.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柳州市柳江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他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最早栽培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 山顶洞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柳州市柳江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他带领老百姓择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他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材料三:

    材料一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说出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说出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清市京华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下图是小刚同学参观河姆渡博物馆时看到的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这件文物外饰最可能证明(   )

    A: 当时人们住干栏式房屋
    B: 这里的原始居民种植水稻
    C: 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家畜
    D: 人们开始用骨骼制作工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清市京华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半坡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清市京华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9. 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中,能制作精美磨制石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始人类遗址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人遗址
    D: 河姆渡人遗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质量监测(一)试卷
  • 10. 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A: 种植粟
    B: 磨制石器
    C: 种植水稻
    D: 烧制陶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