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大子九鼎,诸民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2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qt xj】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图片研读

    【思想光芒】

    材料二:“厩(马棚)焚。子(孔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科学巨匠】

    材料三:“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培根铸魂】

    材料四:“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

    材料一中图一王朝开创的什么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对比图一、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域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二王朝为了巩固疆土建立了什么制度?图三王朝开创的什么制度成为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材料二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当今社会哪一思想与孔子这一思想一致?
    材料三指的是我国古代哪项科技成果?该成果的发明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该项科技成果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从材料四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是什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什么(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回答)?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 3. 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篡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篦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篦……卿大夫为五鼎四篦等。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历史解释)(    )
    A: 周朝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 周朝经济发展不平衡
    C: 周朝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D: 周朝青铜铸造业落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2022年九年级历史诊断性监测(一诊)试卷
  • 4.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称为(    )
    A: 九品中正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2年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一诊)试卷
  • 5. 小明开展题为“深圳在中国古代不同朝代 所属地方行政单位”的研究性学习,整理笔记如右图所示。他可以从中获得的结论是(   )

    时间

    归属

    秦朝

    南海郡

    东晋

    东官郡宝安县

    北宋

    广州府东莞县

    元朝

    江西行省广州路东莞县

    明朝

    广州府东莞县/新安县

    清朝

    广州府新安县

    A: 思想的控制继续加强
    B: 地方的治理越发粗放
    C: 皇权的强化不断升级
    D: 县制的建立影响深远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2022年中考历史适应性摸底(二模)试卷
  • 6. 历史长河奔腾向前,创新精神历久弥新,制度创新更是层出不穷。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西周建立后,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和巩固疆土,实行了哪一制度?秦朝统一后,建立的哪一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在完善科举制度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新中国实行哪一基本政治制度?当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了哪一制度?哪位人物首创元首制,进而建立了罗马帝国?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后,逐渐形成了哪一政治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2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 7.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才能看得深、把得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唐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三: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失败,失之于“制”,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已经被取消,社会主义已经完全蜕变:也失之在“治”,长期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使政府的威信消失殆尽。苏联社会主义失败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而是西方长期和平演变和苏联内部自我演变结合的合力。可以说,既失之在“制”,也失之在“治”。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5日文章(有删节)

    材料四: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五: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习近平

    请回答:

    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其中的两个“制”分别是什么制度?
    据材料二回答,这个帝国注定“被打垮”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出两点原因)?请你写出这个帝国进行了哪些“殊死的决斗”(请列举两例)?
    据材料三回答,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失之在治”的因素是什么?请你写出苏俄或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活动有哪些?(因素与活动各写一例)
    据材料四和所学回答,“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中央的决策”有哪些?
    材料五中认为如何“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韶关乐昌市2022年初中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一模)试卷
  • 8. 对以下有关商朝的史料分析,较合理的推论是(   )

    《竹书纪年》

    商汤死后,伊尹囚禁太甲于桐宫,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杀死伊尹,夺回王位。

    《史记》

    因太甲不能施行仁义,伊尹放之于桐宫。后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迎回太甲。重新当政的太甲注重德行,使国泰民安。

    A: 伊尹囚太甲于桐宫
    B: 《史记》更真实可信
    C: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D: 商朝君臣矛盾激烈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2年九年级历史教学质量监测第一次模拟试卷
  • 9. 考古发现,二里头时期(距今约3800~3500年)出土的一些器物(如图大口尊)到殷商时期晚期已经完全绝迹或器型大变,如大口尊、爵等,但甲骨文及金文的字型与二里头时期某些器型非常类似,如右图“酉”字,据此推测(    )

    出土器型

    甲骨文

    金文

    A: 象形是唯一的造字法
    B: 二里头时期可能出现文字
    C: 二里头时代就是商代
    D: 商代手工业制造技术衰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202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模)
  • 10. 《史记》中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    )
    A: 华夏族的形成
    B: 中国王朝的产生
    C: 世袭制的确立
    D: 分封制的实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质检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