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哪个朝代?(    )
    A: 商朝
    B: 夏朝
    C: 周朝
    D: 秦朝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学制)历史期末试卷
  •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制度的建设上颇有建树,体系完备,对各民族的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子·扬权》

    【地方管理】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监察制度】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统治阶级,通过监察制度这个制衡杠杆,去调节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等之间的关系,去监察国家机关和国家官吏执法守法与违纪违法,忠于取守与渎职失职,从而使国家机器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顺利运行。

    ——王春知《秦汉监察制度的形成》

    【汉化改革】

    材料四  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一强调的是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在中国历史上谁最早提出了这一思想主张?
    识读材料二中图片,从中提炼信息,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加强地方管理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西汉时期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或机构)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次改革?举出一条此次改革中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具体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学制)历史期末试卷
  • 3. 秦汉时期,统治者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大历史》:“周代的诸候,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廿二史礼记》:“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材料二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变法法令:……四、建立□□,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

    材料三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其后积弊日甚”、“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请补充材料二中的“□□”后回答:秦朝为改变“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局面在秦国建立□□的基础上,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三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百色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4. 对国家的认同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 夏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5. 如何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后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巩固统治,是历代统治者关心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期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派遣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封地,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奴隶社会等级制度》

    材料二:对于商鞅,历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司马迁认为他是一个刻薄的人,言论华而不实,不懂感恩。毛泽东认为商鞅是个伟大的人物,推动了秦帝国的建立。

    ——《秦统一中国》

    材料三:秦朝疆域图

    材料四:汉初全国共计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汉初全国人口约1300余万人,诸侯王国就占有人口850余万,威胁着西汉中央政权统治。

    ——《汉武帝传》

    请回答:

    材料一表述的是西周时期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根据材料一写出实行这一制度的作用。
    材料二中哪一种观点是从有利于社会进步角度进行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写出秦朝的建立者。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行政制度实行对后世的影响。
    根据材料四分析西汉政府面临着什么统治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6.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各地区、各民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使用畜力是戎狄人的重大发现,华夏族与戎狄杂居,把畜力和农耕技术结合,发明了牛耕,可以说民族交融带来了经济大发展。

    ——《民族大交融时代》

    材料二:公元前138年——公元前60年西城传入西汉农作物种类数量图

    材料三:西晋以来,大批南下的汉人,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加之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社会相对北方比较稳定,致使江南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

    材料四:魏晋时期,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杂居,他们向汉人学习农业技艺,转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和衣着习惯。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摘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出现了什么局面?根据材料一,从华夏族与戎狄人交融的史实中可以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写出公元前60年,西汉为加强对西域管辖而设立的管理机构名称。
    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以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北朝贾思勰总结当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编写了哪一部农业书籍?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北魏时期哪一场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根据材料四分析魏晋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注意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蔚缭、王翦等。其中。蔚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秦王发现这位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架子,“依法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为统管军事。

    材料三: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通过这样的考察,他发现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

    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
    根据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秦王嬴政、汉武帝的最大贡献。
    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秦王嬴政、汉武帝在政治方面有何共同点?
    除了 材料中提到的措施外 ,秦王嬴政、汉武帝还在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北流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8. 如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崇左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9. 《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下面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谁不是经由这种方法推举出的(   )
    A: 启
    B: 禹
    C: 舜
    D: 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10.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七国之乱  ②八王之乱  ③武王伐纣  ④围魏救赵  ⑤赤壁之战

    A: ③①④②⑤
    B: ②①⑤④③
    C: ③④①②⑤
    D: ③④①⑤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