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17届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 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 3. 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富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
    A: 颁布分封制
    B: 奖励耕织
    C: 承认土地私有
    D: 推行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
  • 4.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一诗讽刺的是(  )
    A: 周厉王
    B: 周幽王
    C: 周平王
    D: 宋襄公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注:“天下为公”是指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天下为家”是指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私产。)

    ——《礼记》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三:

    请回答:

    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这说明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三都与西周的什么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中居于金字塔顶端和最底端的分别是谁?这一制度的实行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一)
  • 6. 下图所示战役的作战双方是(    )

    A: 炎帝、黄帝和蚩尤
    B: 炎帝和黄帝
    C: 商汤和夏桀
    D: 周武王和商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一)
  • 7.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如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匮(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医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
  • 8. 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
  • 9.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例:

    史料

    推论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一《左传》

    材料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均摘自《论语》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亡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根据材料一,你获得的历史推论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孔子作一概括性评价?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请引用材料三原话,说明其主要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改革措施。试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
  • 10.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它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奴隶制社会的顶峰西周王朝就建都于此,当时都城叫(    )
    A: 镐京
    B: 长安
    C: 阳城
    D: 洛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