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中国古人就是在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畏惧之心中自觉地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下列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

    ②我们有对生命的敬畏,才会很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走向道德的生活

    ③中国古人比现在的中国人道德素质高

    ④如果我们没有敬畏心,就有可能践踏生命、违法乱纪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卷(B)
  • 2.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滴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这主要说明(    )
    A: 生命是可以接续的
    B: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精彩的
    C: 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
    D: 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珍爱生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卷(B)
  • 3. 来自湖北的吴云飞,在台州开出租车近16年,在这期间,他累计无偿献血159次,总计献血量60200毫升。面对记者采访时,他腼腆地说:“其实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吴云飞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

    ②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相互尊重

    ③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只有做与众不同的事,生命才有价值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卷(B)
  • 4. 【生命感悟析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6日18时28分许,北仑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北仑区春晓街道慈岙村发生一起持刀驾车伤人案件。接警后,北仑公安迅速出警,于当晚23时许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经调查王某某因个人纠纷持刀伤人并驾车撞人,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不幸结果。

    材料二:2018年8月1日,宁波派出所干事朱恺杰等人赶到犯罪现场取证。40多度的地表温度他们出现体力下降、脱水等状况。撤离时,朱恺杰等人必须靠游泳通过海沟。在横渡期问,朱恺杰发现战友冯峰多次呛水有溺水危险,于是用力把他推向安全方向.帮他脱离险境。但是,朱恺杰自己却被潮水吞没了……

    两则案例告诉我们,人区别于其他生命的独特性是什么?并从案例中找出一点来说明。
    从两则案例中找出发生生命奇迹的因素有哪些。
    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请你说说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
    材料中王某某和朱恺杰分别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命?
    生命是脆弱的,当遇到突发情况,要寻找安全出口时,下列选项中能起到指示作用的标识是(    )
    结合材料二朱恺杰舍身救人的行为,你认为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卷(B)
  • 5. 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青少年能担当的使命是(    )

    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学习

    ②为建没和谐社会与人为善、热心公益

    ③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友好往来

    ④为保护地球环境低碳出行、绿色选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卷(B)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敬畏生命】

    材料一:2018年11月2日,重庆22路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查明,乘客刘某因坐过站跟司机吵架,并持手机砸司机头部,司机用手抵挡、还击,猛打方向盘,导致车辆失控,撞断大桥护栏坠入江中,15条鲜活人命葬送长江。

    材料二:2018年4月20日一辆大巴由衡阳开往长沙,在发生男子强抢方向盘的紧急情况时,司机及时刹车,车上一乘客挺身而起将其制服。该乘客说,高速路上不能出差错,他所做的是一个公民应该做的。

    【发掘生命】观察下图

    【追问生命】材料四:2018年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宣读了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及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名单。其中包括支持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香港工商界优秀代表王宽诚、外交领域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史久镛、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包起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屠呦呦四位宁波人。

    网民评价:事件的根源是缺乏敬畏之心。结合材料,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挺身而出的乘客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行动,背后恰恰是根植于他们心灵的,对于生命之间休戚与共的认识。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使生命之间休戚与共。
    说一说图上的人物对待“不会做”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并产生了什么影响。
    结合教材、漫画和自身实际,谈一谈遭遇“不会做”后,我们应该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对于人的一生怎样是值得的,从四位宁波人身上,你有何借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卷(B)
  • 7. 认识生命,才能尊重生命,下列对生命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个体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

    ②生命是短暂的,珍惜生命就要及时行乐

    ③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

    ④生命是不可预测的,人类无法掌握生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卷(B)
  • 8. 下列做法中体现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选项是(    )

    ①患严重病毒性感冒坚持到校上课    ②劝阻同学践踏草坪

    ③参加消防、防溺水等安全演练    ④收留并照顾流浪狗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卷(B)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一:某煤矿发生透水事件,43岁的黄益龙以他的冷静和勇敢,带领着他的两个同乡战胜了饥饿和寒冷,在没有任何食物的井下,依靠岩壁水和相互鼓励生存七天八夜,最终获救。他说:“我想活,我坚信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

    案例二:一位中年妇女得了癌症,手术后发现是晚期了,周围的人都以为死神离她不远了。可她坚信自己能战胜疾病,在亲人的陪伴下积极生活,科学治疗,锻炼身体,至今仍健康快乐地活着!

    两则案例告诉我们,人区别于其他生命的独特性是什么?并从案例中找出一点来说明。
    从两则案例中找出发生生命奇迹的因素有哪些。
    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请你说说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
    材料中王某某和朱恺杰分别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命?
    生命是脆弱的,当遇到突发情况,要寻找安全出口时,下列选项中能起到指示作用的标识是(    )
    结合材料二朱恺杰舍身救人的行为,你认为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卷(B)
  • 10. “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对此,正确的回答是(    )

    ①死亡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②死亡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

    ③死亡让我们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④死亡让我们感受生命的无奈和脆弱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