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据统计,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约1.8亿吨的尘土。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推断洋面气温的影响过程。
    说明沙尘在亚马孙平原沉降对维持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
    分析沙尘在大西洋沉降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块诊断地理试卷
  • 2. 火山冬天”是指较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导致全球当年或数年没有夏天只有冬天的现象。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爆发,喷出大量二氧化硫和火山灰,北半球温度大降。2014年8月22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喷发,但未出现“火山冬天”现象。“下图为“‘火山冬天’原理示意图”,“火山冬天”的形成主要是(   )

    A: 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弥漫在对流层,反射太阳辐射
    B: 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在平流层反射太阳辐射
    C: 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削弱了大气逆辐射
    D: 火山喷发形成酸雨,散射太阳辐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卷
  • 3. 青藏高原面积达250万km2 ,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6000m,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高原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下图),收集了7月份的气温、林线、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在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   )
    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   )

    ①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②雪线降低③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④林线上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块诊断地理试卷
  • 4. 海云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海云的演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发展,整日或连日维持不散。下图为海云形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循环周期一般是(   )
    维持时间长且快速发展的海云最可能开始于(   )
    夏季时我国东南沿海会出现海云几天不散,并且整个云体快速向上发展的情况,预报概率最高的天气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块诊断地理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对湖面上空及周围区域气流运动影响显著。

    材料二:2021年9月19日,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在一阵冰雹后接连出现“龙吸水”(水龙卷),龙卷风将湖水卷入空中,形成高高的水柱,场面十分壮观。

    青海湖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其水源补给形式主要为
    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青海湖湖陆风最强劲的季节。
    冰雹与“龙吸水”(水龙卷)形成条件共同点为。简述与冰雹相比“龙吸水”的不同形成过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卷
  • 6. 辐射平衡指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辐射能量收支相等时的状况。辐射能量收入和支出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当收入大于支出时,差额为正,反之,差额为负。下图是全球近地面大气辐射密度随纬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从大气受热过程判断,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的各种辐射中最多来自(   )
    结合图示信息,关于全球大气辐射表述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选考诊断性考试地理试卷
  • 7.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某时段的大气受热过程,箭头反映了能量的传递方向及强弱(粗细)。读图,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的强弱有关
    B: 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的强弱有关
    C: 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③④的强弱有关
    D: 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的强弱有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知识竞赛地理试卷
  • 8. 海云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海云的演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发展,整日或连日维持不散。下图为海云形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循环周期一般是(   )
    维持时间长且快速发展的海云最可能开始于(   )
    夏季时我国东南沿海会出现海云几天不散,并且整个云体快速向上发展的情况,预报概率最高的天气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知识竞赛地理试卷
  • 9. “月夜苦寒”是因为月夜

    A: ①大
    B: ②大
    C: ③小
    D: ④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卷
  • 10. 一个较为稳定的气旋某月3-9日自西向东作匀速运动经过南昌市。下图是南昌市某学校气象站记录的该时段部分天气要素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
    导致6-9日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6日的最低气温是13℃,则7日的最低气温可能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