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斯瓦尔巴地区位于北欧北大西洋暖流的最北端。下图为该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   )
    导致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冬、夏平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会导致当地(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3月月考试卷
  • 2.     2018年10月6日央视财经报道: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海平面上涨,位于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国每年雨季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土被洪水淹没。许多位于低洼地带的学校只能被迫长时间停课。为此,当地人发明了一种“漂浮学校”。“漂浮学校”不仅安上了椅子、课桌和黑板,还有专门用于学生们活动的“漂浮操场”和“漂浮图书馆”。现在,船顶上又安装了太阳能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有关气候变化、海平面上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有关孟加拉国雨季的叙述,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3月月考试卷
  • 3.    2018年1月7日撒哈拉沙漠边缘的艾因塞弗拉镇降下了38年来的第三场雪,该地前两次降雪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专家认为,该地近年来出现的降雪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致使欧洲寒潮增强有关。图8为相关地区多年1月等压线形势示意图,图为艾因塞弗拉镇所在地区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艾因塞弗拉冬季少有降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导致近年来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 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藻广泛分布在南极大陆,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分为雪藻和冰藻。雪藻生长在陆地雪层中,能在极端条件下保持孢子休眠状态,等到夏季温度、光照、氮磷铁等营养物质适宜时,就会爆发性生长,将雪地染成各种色彩。冰藻生活在海冰底部的海水中,夏季条件适宜时也会爆发性生长;冰藻是南极磷虾的主要食物来源,企鹅又以南极磷虾为食,企鹅的排泄物为雪藻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养分,这样的食物链使得企鹅把冰藻和雪藻串联在一起。图一示意南极半岛雪藻群落分布,研究发现雪藻爆发和企鹅栖息地的关系密切,比如企鹅在冰川上前行,行进路线上布满黄绿色雪藻,形成“雪藻公路”(图二)。

    简述南极半岛雪藻群落分布的主要特点。
    分析“雪藻公路”形成的原因。
    分析雪藻爆发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互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一模试卷
  • 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菜是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重要油料作物,占全国油料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4%,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油菜喜冷凉,需水较多,开花期温度为15-19℃。油菜成熟后易裂开,难以机械化收割。目前,我国油料消费量日益增长,加大了供需矛盾和对进口的依赖。下图为我国油菜优势种植区域分布示意图。

    说出我国北方油菜的主要生长时段,并从气候角度分析该时段当地种植油菜的有利条件。
    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油菜种植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种植空间布局总体呈现"东减西移"的特征。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为保障国内油料安全,请你为我国油菜种植提出可行性对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高考一模试卷
  • 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串珠湖是指冰川谷纵向起伏不平,冰坎(即冰川谷地中的陡坎)与冰盆相间,冰盆积水成湖或者有多道终碛堤阻水成湖,因形似串珠而得名,大多位于海洋性冰川(是指发育于降水丰沛的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冰川,冰川温度接近0℃)分布地区。香巴拉七湖是横断山区比较出名的一组串珠湖,这七座湖中一湖(面积为5.4万平方米)和三湖一年中只有在最冷月才会有一半湖面结冰,其他湖泊均有近五个月的封冻期。下图为香巴拉七湖剖面图。

    分析串珠湖的形成过程。
    分析串珠湖大多位于海洋性冰川地区的原因。
    推测一湖和三湖一年中只有在最冷月才会有一半湖面结冰的原因。
    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香巴拉七湖发展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模拟试卷(文)
  • 7. 每年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在2016年的世界地球日,《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幅度控制在2 ℃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 ℃之内而努力。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为(  )
    为了“把升温控制在1.5 ℃之内”,我们应该(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同步练习
  • 8. 读大陆架海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若以二氧化碳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积聚造成温室效应,则原因与图中             数码相关,理由是什么?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人建议向南极附近海域撒入大量铁以促进海藻生长,以此来降低温室效应的危害,请评价其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同步练习
  • 9. (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监测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显著。专家指出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少好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会对高原生态系统、工农业、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该地区地势高峻,冰川广布,湿地众多。下图为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站点抽样统计数据)。

    据图,描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
    有数据表明,近几十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升温速度增快,试从下垫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
    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简述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运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同步练习
  • 10. 读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