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在若羌县境内注入台特玛湖。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台特玛湖曾一度干涸。经过近15年的生态输水,台特玛湖出现了近500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下图为车尔臣河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车尔臣河下游(   )
    台特玛湖大面积湿地的出现导致(   )

    ①土壤水分条件得以改善②土壤养分条件明显改善

    ③湖区生物多样性增加④湖区灌溉农田面积增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3月月考试卷
  •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里木湖位于天山西段的高山盆地中,是一片几乎完全封闭的湖泊。湖面海拔2073米,水质分外纯净,浅底细沙粒粒可见。高峻的地势,奇寒的气候,年平均水温只有5℃,一年中有5个月被坚冰封冻。近年来,赛里木湖面呈扩大趋势,水体淡化明显,湖泊处于逆向演化阶段。如图为赛里木湖区域示意图。

    分析赛里木湖水质分外纯净的原因。
    推测近年来赛里木湖面扩大,水体淡化明显的原因。
    针对赛里木湖逆向演化的现状,提出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同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某岛屿年降水量极为丰富,湖泊、沼泽众多,岩浆活动频繁。下图为该岛屿局部等高线分布图。

    该岛屿年降水量极为丰富,但空间差异显著。推测图示地区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图示甲处为面积较大的湖泊,分析该湖泊的形成原因。
    图示地区东部沼泽遍布,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地理高考一模试卷
  • 4. 阅读关于勒拿河流域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勒拿河位于俄罗斯高纬度的西伯利亚地区,该流域内积雪时间长、积雪量大;冻土广布且含冰量高。研究表明,降水、气温、冻土对勒拿河径流量影响较大。勒拿河下游地区多沼泽。读西伯利亚地区图和勒拿河流域平均气温、降水量与河口处径流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概括勒拿河流域11月至次年4月的气候特点。
    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勒拿河5-8月径流量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
    简析勒拿河下游沼泽广布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天津市红桥区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一模试卷
  • 5. 近30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湖泊趋于萎缩。研究表明,不同面积湖泊萎缩的主要影响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下表示意部分因子对该地区不同面积湖泊的影响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因子类型

    影响程度/%

    小面积湖泊

    中面积湖泊

    大面积湖泊

    降水量

    35.4

    34.1

    0.7

    气温

    0.04

    2.6

    14.3

    潜在蒸发量

    4.9

    9.9

    16.2

    原煤开采

    24.1

    0.9

    32.1

    有效灌溉面积

    31.2

    38.5

    29.1

    方木强度

    1.4

    3.8

    6.7

    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直接成因关联的因子是(   )
    降水量对大面积湖泊的影响程度较低,主要因为大面积湖泊(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一模试卷
  • 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洲岛位于海南岛东南海面,岛上野生动物繁多,附近海城海洋生物种类丰富。大洲岛是我国唯一的金丝燕栖息地,岛上数以万计的花岗岩裂缝(岩洞)是金丝燕的良好栖息地,盛产的燕窝在古代曾是贡品。现该岛金丝燕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下图示意大洲岛地理位置。

    指出大洲岛成为金丝燕栖息地的有利条件。
    说明大洲岛金丝燕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2月月考试卷
  • 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咸海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北移的影响,经过海陆变迁单独成湖。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沿岸国家对咸海流域粗放式的农业开发,消耗了约85%的阿姆河及锡尔河的径流量,咸海不断萎縮,每年约有1亿吨带有农药残留物的盐碱沙尘卷入大气层,约50种动植物濒临灭绝.被国际认定为“咸海危机”。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咸海湖底泉涌水量每年约为50-60亿立方米。尽管泉涌水量较之于咸海当初1万亿立方米的水体来说微不足道,但毕竟给治理咸海带来了希望。

    说出咸海的形成过程以及咸海流域地下水的终极源头。
    分析咸海萎缩过程中当地各自然地理要素是如何变化的。
    针对“咸海危机”,有人提出治理咸海萎縮应依托咸海流域本身,而不是依靠外部调水,请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文)
  • 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中黑河中游流域的湿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层深度(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
    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
    根据有机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分析湿地退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原理和趋势。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玛曲湿地保护区总面积562.5万亩,是青藏高原湿地面积较大,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泽湿地,植被类型以高山草甸,沼泽类草地为主。也是黑鹳鸟等珍稀濒危候鸟重要的繁殖栖息地。玛曲湿地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水塔”“黄河蓄水池”,大大小小超过300条支流,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地表。玛曲湿地保护区总面积375万公顷地下则是厚达数十米,可以蓄水的泥炭层,泥炭储量丰富。泥炭是指在沼泽、河湖岸边低洼地中,由于长期积水大量生物残体因缺氧分解不充分而形成的泥炭层土壤。黄河刚到玛曲时,携带的水量只占总水量的20%。离开玛曲时,已经达到了总水量的65%。近年来,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下,玛曲湿地大面积干涸和萎缩,湿地功能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下面是玛曲湿地位置及气候资料图。

    分析玛曲形成大面积湿地的原因。
    分析玛曲湿地泥炭丰富形成的地理条件。
    简析黑鹳鸟等候鸟选择玛曲湿地繁殖栖息的原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部分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3月联考试卷
  • 10. “黄河之肾”玛曲湿地(下图)位于甘肃甘南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黄河流经此处形成天下著名的“黄河首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寒沼泽湿地。近年来,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政府和人们的注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有关玛曲湿地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下冻土广布,水分不易下渗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地处高纬地区,蒸发微弱④河曲发育,湖泊众多

    下列现象的发生与玛曲湿地萎缩有关的是(   )
    为加强当地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泸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