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①流域风沙活动增强②湖泊周边温差增大③气候条件变得干旱④湖中鱼群密度增大
三江源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冬虫夏草又叫中华虫草,是青藏高原独有的虫和草结合在一起生长的珍稀野生奇特物种,一般3~5年才能长成,且温度高于20℃就不能生长;主要长在海拔3000~5000m的阴坡、半阴坡的灌木、草甸中。青海虫草产量大,占我国总产量的60%~70%,主产区为玉树自治州和果洛自治州。每年夏季,数以万计的“大军”进入青藏高原采挖虫草。下图为青海省略图。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库姆塔格大沙漠东沿,与罗布泊相邻,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原始天然植被和湿地及丰富的珍稀野生动物。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库姆塔格沙漠正以每年3~4m的速度不断东移,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成为阻挡库姆塔格大沙漠东扩的强有力生态屏障。近年来,西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下图为1980~2013年西湖保护区湿地演化过程示意图。
材料一江西省属于长江经济带,境内的鄱阳湖湖盆由地壳下陷而成,平均水深只有6.4米,图一为江西省鄱阳湖水系简图。
材料二鄱阳湖是赣江、修水、抚河等五河入江的“汇水中心”,控制着该流域与长江水量吞吐平衡。图二为流域形态与洪水过程关系图,赣江上中游流域形态呈条带状(如①所示),鄱阳湖周边水系流域形态总体呈圆形(如②所示)。2020年夏季该流域的大洪水,退圩(田)还湖工程有效的减轻了防洪压力。
月份
沼泽1(90%)
沼泽2(70%)
沼泽3(40%)
沼泽4(10%)
水面
6
9.9
7.9
6.6
4.0
3.1
7
12.5
8.5
6.3
3.5
3.4
8
11.1
9.7
6.4
9
6.0
5.3
2.9
2.7
10
4.5
5.0
3.8
2.0
平均
8.9
7.6
5.7
3.2
注:表内百分数表示植被覆盖度
无瓣海桑为乔木,约15~20m高,原产孟加拉国,为潮间带上红树林群落的一员,速生,寒潮影响时落叶严重。1999年起我市在淇澳岛自然保护区内引种了无瓣海桑,红树林湿地面积迅速扩大。2008年初的寒害使无瓣海桑几乎全部冻死,当年补种,几年后又迅速成为优势种群。2017年起,该保护区开展了红树林种群优化试验,减少无瓣海桑,增加种植秋茄、木榄和桐花树等本土树种。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海拔1875~2106m,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材料一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段南岸。洞庭湖南有“四水”(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入湖,北有长江来水经“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汇入,周边有汨罗江等中小河流直接入湖,经洞庭湖调蓄后由城陵矶注入长江,形成复杂的江湖水系格局。2020年10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开展了“洞庭湖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课题研究。
材料二 下图为“洞庭湖流域水系示意图”。
类型
总面积(km2)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