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双鸭山市地处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击形成的三江平原腹地。其中七星河湿地被国际湿地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块大湿地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农垦出粮食、森工出木材、地方出资源”成为最主要的任务。1949年以前,三江平原沼泽和草甸湿地面积达500多万公顷。经过60多年来的4次大规模开发,截至2006年已缩减至44.9万公顷。三江平原丹顶鹤、雁鸭类等水鸟数量减少90%以上,野生梅花鹿濒临绝迹。平原区内大小100余条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挠力河宝清段水质本世纪初已降至V类。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污染严重,水体高锰酸盐、氨氮等指数严重超标,土地呈现沙漠化趋势,沙化面积已达70万公顷。再这样下去,“煤城”将来极有可能变“没城”!

    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型湿地的形成原因。
    结合家乡实际情况提出保护湿地的合理化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 2. 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    )
    有利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的措施有(    )

    ①生态退耕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南水北调 ④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 ⑤铺设防渗地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文)
  • 3. 罗布泊位于新疆东南部,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和集流区,曾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但在1972年干涸。20世纪90年代在罗布泊发现了大规模的卤水钾盐矿,为了规模化生产钾肥,人类“营造”了一片面积达200平方千米的湖面,干涸的罗布泊再次复活。下图示意罗布泊的面积变化及目前罗布泊附近的水系。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造成罗布泊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罗布泊的复活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10月月考试卷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4月1日,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新区范围主要涉及白洋淀附近的雄县、蓉城和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下图是海河流域示意图和土壤盐碱化示意图。

    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简述白洋淀对雄安新区气候和水文产生的有利影响。
    土壤盐碱化是白洋淀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湖区春季土壤盐碱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10月月考试卷
  • 5. 若尔盖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部,属新构造运动上升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若尔盖地区滥采乱挖泥炭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下图为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不同级别荒漠化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若尔盖地区被称为黄河“蓄水池”,主要原因是(    )
    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读“长江中游湿地变迁”图,回答问题。

    简述图中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其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
    试分析长江中游湿地的形成原因。
    列举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
    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江口中学、怀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
    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江口中学、怀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9.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目前在长江口相继建起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等,其主要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江口中学、怀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10.   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下列选项中与表中所示现象发生无关的是(     )

    总面积/km2

    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数/个

    20世纪50年代

    83 400

    2 848

    20世纪80年代

    70 988

    2 305

    减少数量

    12 412

    543

    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千米的湿地,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2005年11月,这块湿地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这说明(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江口中学、怀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