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资料二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资料三  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图

    分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

    说明盐城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的理由。

    分析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六盘山高级中学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
  • 2.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银川平原虽气候干旱,但因黄河贯穿曾湖泊广布,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近年来,宁夏提出疏浚和恢复湖泊湿地、重塑“塞上湖城”的构想。

    材料二    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

    根据图文信息,推断银川平原众多湖泊湿地的形成条件。

    分析20世纪80年代银川平原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

    宁夏疏浚和恢复湖泊湿地、重塑“塞上湖城”的构想是否可行?阐述其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安徽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综合训练七文综地理试卷
  • 3.

    【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天府之国”的成都,自古因其丰富的水资源而闻名。成都湿地资源总面积21067.57公顷,湿地植被面积2020.69公顷,大小河流150余条,湖泊、库塘194个,水田243万亩,还有已建成的9大人工生态湿地公园。成都历史上曾是湿地密布的区域,而据目前初步调查显示,现在的成都平原上已没有一处严格意义上的天然湿地,尽管通过人工措施,局部区域的湿地得到回复,但全市湿地整体仍呈退化趋势。下图为成都市湿地分布示意图。简述成都市湿地退化的原因,并分析成都市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安徽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综合训练(二)文综地理试卷
  • 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芦苇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品。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

    材料二  辽河河口三角洲孕育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荡。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这里养殖业发达,盘锦辽河口海域滩涂上,鱼、虾等海产品的围海养殖面积达83456亩。

    简述辽河三角洲地区芦苇分布面积广的自然原因。

    试分析该区域芦苇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随着国家供给侧制度改革,当地工业去库存、去产能,造纸业有所萎缩,芦苇的价格走低,辽河三角洲出现了开垦湿地的现象。简析开垦湿地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请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芦苇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
  • 5.

    红腹滨鹬有迁徙习性,常在沙滩、沿海滩涂及河口觅食。下图示意红腹滨鹬迁徙路径,近几年来,经停乙地的红腹滨鹬数量锐减,且分布区域趋于集中,推测其原因主要是(      )

    A: 滩涂湿地锐减
    B: 全球气候变暖
    C: 人工捕杀增多
    D: 空气质量下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一文综地理试卷
  • 6.

    红腹滨鹬有迁徙习性,常在沙滩、沿海滩涂及河口觅食。下图示意红腹滨鹬迁徙路径,红腹滨鹬繁衍期间,与甲地相比丙地(      )

    A: 昼夜温差较大
    B: 平均气温较高
    C: 太阳辐射更强
    D: 平均风速更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一文综地理试卷
  • 7.

    【环境保护】

    “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某城市局部区域模型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描述该区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做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一文综地理试卷
  • 8.

    环境保护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海河流域中部,水稻纵横,物产丰饶。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水位下降,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下右图为1985年6月白洋淀中心区景观。据此,分析白洋淀干涸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下二模地理试卷
  • 9.

    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读图“人工浮岛示意图”, 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

    A: 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
    B: 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C: 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D: 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3月能力测试文综地理试卷
  • 10.

    环境保护

    曼扎塘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如图9所示。整个保护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15条溪流汇入,从1 972年至今通过挖渠排水等措施改良沼泽,增加草地8000多公顷,载畜率为158.1%,导致湿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指出造成曼扎塘湿地退化的人为原因,针对湿地退化可采取哪些措施加以保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广西来宾市高三二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