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近日来,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受到广泛关注。亚洲象为何“北迁”?尽管科学家们对于象群北迁的原因有多种猜测,但多数意见都认为主要是与象群生活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资源受影响相关。在象群迁徙过程中,相关已经采取了各种手段来保护象群安全,协调人象矛盾,干预前进路线,希望能维护人和象和谐相处的秩序。

    说明相关人员应采取的保护野象生存的措施,及保护野象的生态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三门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 2. 物候变化会造成鸟类迁徙行为发生改变。黑龙江某林区是重要的鸟类迁徙中途停歇地,一般每年2-5月候鸟陆续迁徙至此。观测表明,近15年来,该林区气候持续变暖,鸟类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峰值日和结束日相对稳定;不同到达次序的鸟类其迁徙时间变化程度也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该林区有利于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的鸟类生存的主要条件是(   )
    推测迁徙到达时间明显提前的鸟类(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南岛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生态区,拥有大片的海岸红树林带和浅海的海草床(大面积的连片海草被称为海草床),是海岸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海底的基础“植被”——海草床、和海岸屏障——红树林在快速消失。为了修复海底生态环境,研究人员模拟沙漠草方格原理,在海南高隆湾海域制作海底土方格,使该海域海草覆盖度明显提高。

    简述利用海底土方格修复海草床过程中的生态意义,以及保护红树林的具体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卷
  • 4. 鄱阳湖区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10月,从西伯利亚、蒙古及我国东北等地区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翌年4月离去。江西省在都阳湖区候鸟最集中的吴城和南矾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包括:适当的水深;充足的食物,主要为鱼、昆虫和沉水植物等;安全的环境,即白天覓食、夜间栖息的地点。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工程,调节鄱阳湖区水位。读“鄱阳湖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在鄱阳湖区的吴城和南矶的主要原因是(   )
    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内候鸟的影响有(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多样性的主体为指定区域内的全体植物、动物和由其构成的各类生态系统等。澳大利亚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古老大陆的特殊进化过程,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特有性极高。但自18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累计引进130多种外来物种,很多已经成为危害农牧业和自然环境的有害入侵物种。其中兔子于1859年引进,1881年已基本蔓延至整个新南威尔士州,1883年该州颁布澳大利亚第一部针对该农业害兽的《兔子滋扰法》。近200年来,澳大利亚有百余种动植物灭绝,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二严重的国家。下图示意1870-1960年间兔子在澳大利亚大陆的传播路径。

    简述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有利区位条件。
    1880年,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及南部已有兔子入侵,但东海岸兔子未大规模向西部内陆扩散,试说明其原因。
    分析兔子成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害兽的主要原因。
    推测澳大利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困难。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文综地理试卷
  • 6. 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长江干流的渔业资源量下降了80%,许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绝,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20年1月1日起,在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2021年1月1日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说明长江10年禁渔的主要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南阳信阳等五市2022届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卷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常被蝗灾袭击的地方,一直在和蝗虫作斗争。首先,这里的牧民们,养了70万只应付蝗灾的灭蝗牧鸡。在2000年新疆巴里坤草原等地出现特大蝗灾,中国更是首次从浙江调来20万只鸭,参与了灭蝗大战。其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采取人工筑巢招引专门以蝗虫为食的粉红椋鸟,每只椋鸟每天捕食蝗虫在120至180只,可保护2亩草场避免蝗虫危害。人工筑巢引鸟、投放鸡鸭的方式灭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新疆通过生物灭蝗的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据介绍,在采用生物防治手段之前,当地农牧民曾大量使用杀虫剂消灭蝗虫,害虫产生了耐药性,草原毒药残留,对环境危害极大。

    分析新疆大力推广鸡鸭、椋鸟生物灭蝗方式的可行性,并说明这种方式对该地的有利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凉山州2022届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卷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占比约47%),是我国仅有的野生东北虎豹稳定栖息地和扩散种源地。园内现有居民9万多人(核心保护区内7千多人),大多从事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和牲畜养殖。目前园内人类活动与虎豹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下图为园内监测相机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

    从保护虎豹种群的角度,说明协调该国家公园内人类活动与虎豹矛盾应采取的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考一模地理试卷
  • 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滩涂上,生活着一类古老的生物——鲎,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质底浅海区。鲎的血液中含有一种变形细胞,在接触到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时,能分泌一种酶,引发凝结反应,将其包裹起来防止进一步扩散,利用这种特性,人们将它们的血液制备成鲎试剂以检测药品是否受到细菌污染。如今,鲎的种群却面临着危机,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结合材料,分析鲎种群面临危机的原因。
    为了加强对鲎的保护,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考一模地理试卷
  • 10. 一支来自北美的“黄花”正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目前已成功入侵我国15个省。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被称为“生态杀手”及“霸王花”,在我国泛滥程度比预想的还要严重。为治理加拿大一枝黄花,每天利用人工快速割除,再喷洒农业杀死根茎,最后收拢起来焚烧,避免根茎落地后“死灰复燃”,这种劳作强度下还要连续作业数周,费时费力。
    分析我国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清理加拿大一枝黄花。
    简析针对生物入侵我们该采取的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湘潭市2022届高考二模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