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环境保护

    雾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PM2.5等微粒、粉尘等粒子,在一定的湿度、温度等天气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下产生的天气现象。一般年份的秋冬季节,黄淮海平原成为我国雾霾天气的多发地区。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及身体健康。

    分析黄淮海平原秋冬季节雾霾天气多发的原因,并就怎样减少雾霾天提出合理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
  • 2.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在2018年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下图为长江不同时期年捕获量变化。长江渔业的天然捕捞量从1954年的42.7万吨,下降到了如今不足10万吨,仅占全国淡水水产品的0.15%.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从2020年开始,长江将全面进入10年休养生息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分析长江“无鱼”之困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五校联盟”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文)
  • 3.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已经由陆入海,悄悄占据了我国沿海许多地区的“C位”,成为当地一种新景观。研究发现,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如图9)安装过程中的水下基座打桩、海底输电电缆铺设等活动和项目运营对附近海域海洋动物的生存产生显著的影响。

    评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和运营对附近海域海洋动物生存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三模试卷(文)
  • 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世界的塑料产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在2018年已达到3.59x108吨,其中大部分塑料是一次性使用的。使用后的塑料垃圾难以分解矿化,容易逐渐破碎成微塑料(指环境中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类污染物)颗粒。土壤中的微塑料来源广泛,农膜使用、污泥、有机肥施用、污水灌溉、大气沉降及垃圾填理场渗滤液渗流等都是土壤中微塑料积累的重要途径,而土壤中微塑料的迁移过程受微塑料本身特征(尺寸、密度和形状)、外部气候(风、雨)、土壤动物(蚯蚓、弹尾虫)和其他外力(机械扰动)等因素的影响,老化的微塑料对重金属具备更强的固定能力,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下图示意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和迁移。

    阐释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焦作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四模试卷(文)
  • 5.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运河整体性保护不足,两岸生态空间挤占严重,部分河湖湿地退化萎缩,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形势严峻。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2020年8月,国家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明确了以大运河为主轴,制定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的总体规划,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努力把大运河打造成山清水秀、绿色宜居的“美丽运河”。

    简述对大运河沿岸水生态环境修复的具体措施。
    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为建设运河沿线绿色生态廊道提出合理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
  • 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贵州省是我国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区,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部分区域呈现岩石荒漠化的现象。喀斯特土壤中的有机碳主要源于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与植物根系分泌物,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在贵州省喀斯特小流域表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值为25.07g/kg;有机碳密度(指单位土壤面积的有机碳质量)则较低,平均值为4.27kg/m2。

    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有机碳与当地石漠化的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超级全能生”2020-2021学年高三全国卷地区4月联考地理试题(丙卷)
  • 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间带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之间的狭长海岸。潮间带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口、滩涂、红树林、珊瑚礁等,是海洋和陆地两大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近40年来,我国沿海潮间带面积减少了37.62%,消失速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说明潮间带的生态意义,分析我国沿海潮间带快速萎缩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二)
  • 8. 读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四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中(   )
    图中四区虽为限制开发区,但适度的经济行为还是允许的,其中③区最适宜发展(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 9. 甲河是哥伦比亚的第一长河,入海口东侧的哥伦布峰海拔5775米,北缓南陡,山顶终年积雪覆盖。哥伦比亚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人口分布的集中度高,部分地区的人口和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冲突。下图为哥伦比亚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哥伦布峰北坡大于南坡的地理数据是(   )
    人口和生物多样性冲突较显著的地区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宁夏吴忠市2021届高三文综地理高考二模试卷(4月)
  • 10.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砂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原料,过去的30年间,我国城市化率从20%跃至61%,中国水泥产量占全世界总量的六成,河砂需求量大,开挖门槛低,获利丰厚。我国河湖饱受滥采盗采的伤害,河湖深坑密布,水流紊乱,千疮百孔,可开采河砂资源日益匮乏,不少地方甚至已经枯竭。

    分析河湖过度采砂对生态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甘肃省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一模试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