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牛年春晚舞剧《朱鹮》以国际珍稀保护鸟朱鹮为题材,表现人类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相伴相生、休戚与共的关系。朱鹮(左图)被中国民间称为“吉祥之鸟”,主要食物有黄鳝、蛙、田螺、蚯蚓、稻米等。右图为“我国朱鹮分布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朱鹮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
    1951-1980年,朱鹮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繁殖能力低,抵御天敌能力弱②森林过度砍伐,栖息地减少

    ③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食物来源减少④大面积旱田改造为水田,土地退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3月)
  • 2.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人类的扩张,中国东北地区候鸟迁徙路线逐渐变窄,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卧龙湖湿地已收缩成一条线,该地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2014年前卧龙湖面积不大,后期开始蓄水,候鸟反而急剧减少。为保护这条候鸟通道,2016年开始调整水位之后,鸟类的数量才有了恢复。下图示意卧龙湖湿地水域面积变化。

    简述卧龙湖调整水位后候鸟数量恢复的原因。
    卧龙湖候鸟数量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长春市2021届高三地理质量监测(三)(文)
  • 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省安吉县高家堂村依靠丰富的毛竹资源发展工业,成为当时贫困县里的富裕村,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1998年开始,高家堂村通过实施封山育林,禁用除草剂,恢复刀砍锄头挖的传统除草方式等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开展休闲度假区、山水风景区和农业观光区等建设,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家堂村恢复传统除草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
    高家堂村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立足点是发展(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地理试卷(一)
  • 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嘴鸥生活在水网地带,主要以捕猎幼鱼、虾、昆虫等高蛋白食物为食,具有迁徙习性的野生动物,可能携带有环境中病菌,近年每年11月,红嘴鸥长途迁徙来到泸州,引来众多市民观赏。专业人士提醒市民不要向红嘴鸥近距离抛洒投喂低蛋白的馒头或者面包,如必需则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采用一粒一粒抛喂专用鸥粮为主。

    简述反对近距离向红嘴鸥抛洒投食馒头或者面包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二诊试卷(文)
  • 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20年湖南南部地区遭遇秋冬连旱,冬日下,浅浅的河中漂浮着大量青青的水葫芦(下图),格外地刺眼。据查,水葫芦原产于巴西,学名凤眼蓝,是浮水草本,根须发达,茎极短,具长匍匐枝,匍匐枝与母株分离后长成新植物。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很强,已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之一,现已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及华南各省,对区域生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分析湖南南部地区冬日河中大量水葫芦漂浮的原因。
    提出防治水葫芦泛滥的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地理高考二模试卷
  • 6.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民丹岛靠近新加坡,为东南亚的度假胜地。下图为该岛上一处大型度假村内部布局图。海上餐厅为别具特色的水上房屋,成为该岛最受欢迎的餐厅。

    指出该岛海上餐厅的经营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对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模拟试卷(文)
  • 7. [环境保护]

    大闸蟹是原生淡水物种,食性杂,繁殖能力快,每到入冬时节纷纷游至咸淡水交接的地方繁行后代。在荷兰的艾瑟尔湖,大闸蟹作为入侵物种迅速发展壮大,当地人饱受其困扰。

    指出近年来大闸蟹在荷兰艾瑟尔湖广泛繁殖的自然原因及对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梅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地理高考一模试卷(3月)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甘草是一种豆科多年生草本中草药,其用途广、销量大。鄂尔多斯高原遍生甘草。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掠夺性采挖,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2000年,当地建立了鄂尔多斯甘草自然保护区。下图为鄂尔多斯高原略图。

    简析甲河段易发生凌汛的主要原因。
    根据甘草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推测其生长习性。
    分析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同步练习
  • 9. 图示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读1976年、1987年和2000年我国某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导致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
    据图可知,图示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关于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同步练习
  • 10. (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省山区内有珍稀濒危植物125种,从濒危的程度来看, 濒危种类19种, 稀有种类59种,渐危种类47种。对以上植物除就地保护之外,还可采取迁地保护措施,即将野生植株从自然分布区迁移到人工保护和控制的区域内, 也包括利用野生植株的种子或营养体进行人工繁殖,大量栽培, 建立植物园、树木园、幼苗库、田间基因库等。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开展得较为全面和深入。

    简述浙江省开展迁地保护的有利地理条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红色七校2021届高三文综地理第二次联考试卷(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