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选修2:海洋地理]

    每年冬季,斑海豹会从外海海域洄游到渤海海域觅食、繁殖、栖息,其中绝大部分聚集在渤海的辽东湾,一头成年斑海豹每天需要进食7~8千克鲜活鱼类。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渔民的大肆捕杀,斑海豹的数量急剧减少。为保护斑海豹种群,我国陆续建立了多个斑海豹自然保护区,人为捕杀现象已大为减少。观察发现,近二十年来渤海斑海豹数量增长缓慢,食物和海上运输是制约其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渤海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渤海船舶航行密度图。

    图片_x0020_100011

    分析近二十年来渤海斑海豹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云浮市云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9月月考试卷
  • 2. (环境保护地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韩国西海岸中部的新万金(也称新万棉)湿地曾经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区中不亚于鸭绿江口的重要湿地。2006年,一条长达33.9公里的巨大海堤将波涛滚滚的海洋与沿海的滩涂彻底隔开,创造了近3万公顷的良田,也让迁飞途中依赖这里停歇的候鸟失去了立足之地,短时间内下降了9万只。工程带来了效益也付出了惨重生态代价。

    分析新万金候鸟数量迅速下降的原因并指出鸭绿江口湿地的保护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六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9月月考试卷(一)
  • 3. 为缓解塑料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的生物塑料产业逐渐兴起。2018年全球生物塑料的产量约200万吨,原料种植占用耕地约80万公顷。生物塑料(   )
    A: 用木材废料替代玉米为原料,少占耕地
    B: 产品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实现了零污染
    C: 生产区位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
    D: 有效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削弱温室效应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20年北京市高考地理真题试卷
  • 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据估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每年导致全球数以亿计的鸟儿死亡。某度假村建于燕山南麓沟谷之中,周边树木葱茏,鸟儿啼鸣,环境优美。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剖面如图所示)。该建筑建成初期,清晨和傍晚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亡,且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

    合理解释鸟儿撞击玻璃幕墙“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20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Ⅲ)
  • 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20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Ⅰ)
  • 6. [环境保护]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开学试卷(文)
  • 7.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随着冰雪运动的推广,滑雪场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辽宁省本溪市东风湖滑雪场用大量机械设备在坡地上修筑了5条符合坡度要求的不同等级的雪道,其中一个雪道长约760m,宽约120m,大约需要抽取3.8万立方米地下水才能造出厚度40cm的人造雪道,满足一个雪季的需求。东风湖滑雪场的建设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下图为东风湖滑雪场局部景观图。

    图片_x0020_100012

    分析东风湖滑雪场建设和运营对水文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开学试卷(一)
  • 8.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湄公河沿岸是东南亚各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2019年初,湄公河上游老挝段沙耶武里大坝开始投入运行。2019年12月,大坝下游的老挝和泰国河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如下卫星图像所示)。

    图片_x0020_100006

    分析湄公河该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9. (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题。

    根据相关调查,渤海海域赤潮爆发频率逐年上升,污染范围不断扩大。2005年赤潮发生海域占比达14%,2016年已经达到44.9%,这对于渤海中的生物、近海养殖业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分析赤潮产生的可能原因,并说明其危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据统计,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约1.8亿吨的尘土。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推断洋面气温的响应过程。
    分析沙尘在大西洋沉降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说明沙尘在亚马孙平原沉降对维持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
    依据沙尘向大西洋、亚马孙平原的输送过程,推测其对全球气温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宁夏银川一中2020届高三文综地理高考模拟试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