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近些年,一些域市不惜花大钱把天然的大树、古树、名树从农村、山区移載到域里(如图)。天然的大树、古树、名树往往保存了珍贵的物种资源,记录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承载了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传承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成年大树可塑性较差,移植往往会連树体老化,有的成了“光杆树”和“残疾树”,长期“挂吊瓶”“支拐棍”, 有的假活2~3年后死亡。

    简述“天然大树、古树,名树移植”对原生地自然及人文环境造成的危害,并针对该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宁夏银川一中2020届高三文综地理高考模拟试卷(文)
  • 2.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藏高原的牦牛不完全消化的粪便是草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牧民们重要的生活燃料。牦牛粪须降解后才会被植物吸收利用。有学者提出,为保证高寒草地的良性发展,应适度捡拾牛粪,即半捡半留。

    分析“半捡半留”的环境效益。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西来宾市2020届高三地理4月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试卷(文)
  • 3.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杨树适生能力强,树木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具有防治风沙、吸收废气、滞积灰尘等作用。我国华北地区大量种植杨树作为行道绿化树种,但春季飞絮、花粉漫天飘散,并需要喷洒大量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分析华北地区行道两侧栽种杨树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高考模拟试卷(文)
  • 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永定河(如下图所示)发源于山西省,流经内蒙古、河北、北京,在天津汇入海河,是海河五大支流之一。近十年,永定河主要河段年均干涸121天,年均断流316天,枯河沙化,生态系统退化严重。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制定印发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2017年开始在春李实施生态补水工程。

    分析永定河近年来选择在春季开展生态补水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2020年文综地理6月综合测试(二)
  • 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粉红椋鸟是一种迁徙性候鸟,结大群生活于干旱的开阔地,常常聚在一起吵声不断,十分可爱。椋鸟形似八哥,背部及腹部粉红色,余羽棕黑,如下图。椋鸟冬季栖息在欧洲东部及亚洲中西部,五月便迁徙至中国新疆西部繁衍生息。以蝗虫为主食,且食量惊人,每天捕食蝗虫120-180只,成为生物灭蝗的主力军。由于我国新疆夏季多蝗灾,因此它在哈密也被称为“草原铁甲兵”。

    分析新疆地区大力推广“椋鸟治蝗”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届地理高考二模试卷(文)
  • 6.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起于2019年9月的澳大利亚东南部森林大火,一直蔓延至全境,造成了重大损失,新西兰南岛也受到林火浓烟的影响,大气能见度降低,天空变成橙色,很多人也因此产了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林火烟雾甚至飘过太平洋到达南美洲,未来还会进一步扩散到全球,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此次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对环境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渭南市2020届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文)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粉红椋鸟是一种往返于中西亚一东欧与印度一斯里兰卡之间的长距离迁徒性候鸟,每年5~8月,新疆成为其主要的自然繁殖区。粉红椋鸟多集结大群生活于干旱的开阔地,主要追随家畜捕食被惊起的昆虫。它们以蝗虫为主食,且食量惊人。新疆西北部的塔城地区为蝗灾多发区,塔城蝗灾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过去多采用飞机喷洒农药灭蝗。近年来当地群众在草场广泛修建人工鸟巢,大力开展“引鸟工程”,利用粉红椋鸟进行生物治蝗。

    简述塔城地区利用粉红椋鸟进行生物治蝗的原因及给草原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西桂林、崇左、贺州市2020年高三文综地理高考一模试卷(5月)
  • 8.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东南部迈阿密半岛的大沼泽湿地,在历史上被誉为“青草的河流”,随着几十年的持续农垦、城市化及建坝修渠,大沼泽生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50%的湿地已经干涸。20世纪80年代起,当地政府启动了大沼泽湿地恢复工程:初期对河渠、河道进行简单修复和移除,后期采取连通河湖、水生植物藻类去磷、防止生物入侵及选择性蓄水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大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现已基本恢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简述大沼泽湿地后期恢复工程对改善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0年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文)
  • 9.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作为中国第一大河的母亲河——长江孕育了白鳍豚、长江江豚、中华鲟、白鲟(见图)等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物种。可在即将进入2020年之际,我们却迎来了白鲟物种宣告灭绝的令人心痛的消息。白鲟是长江里食物链顶端的王者,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在2003年曾最后一次救助了一条长江白鲟、放生并跟踪,但随后船触礁,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消失,我们就再也没有它的信息了。为了挽救几近崩溃的长江生态,从2020年1月起,长江将全面禁渔10年(2020年以前,长江的休渔期仅有3个月),长江流域332个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白鲟灭绝的原因并说明长江禁渔政策变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八校(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等)2020年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文)
  • 10.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粉红椋鸟是一种迁徙性候乌,每年4月从南亚来到新疆.7月在新疆草原上孵化出大量雏鸟,9月至10月返回南亚越冬。和其他椋鸟相比,粉红掠鸟对食物比较专一,极其喜食蝗虫,每只椋鸟每天可捕食蝗虫120-170只,雏鸟在成长过程中食量甚至超过成鸟。粉红椋鸟在草原上常常成群觅食,且跟随牲畜群活动,捕食被牲畜惊起的蝗虫。夏季是新疆亚洲飞蝗的集中爆发期,此时利用粉红椋鸟消灭蝗虫,与化学灭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说明新疆地区夏季可利用粉红椋鸟灭蝗的原因及优势。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示范高中2020届文综地理高考模拟试卷(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