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2019年,中国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相继出台和落地。1月1日起新个税法实施、小微企业迎来普惠性减税,4月1日起进一步下调增值税税率,5月1日起降低社保费率,减税降费让企业轻装上阵。从5月15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约千家县域农商行迎来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并全部用于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从中央到地方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制度层面解决市场痛点,普遍推出“一窗受理”“只跑一次”“零见面”服务等便民举措,大幅削减各类证明事项。国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着手压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加快通关速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新举措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将深圳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近年来,深圳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建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近七千项,其中华为、中兴、中集等企业在各自领域成为国际标准的领跑者。深圳是国内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其企业获国际设计大奖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服装、珠宝、钟表等传统产业通过品牌塑造、技术改造、设计创新等手段,实现向时尚产业与都市工业的华丽蜕变。建成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深圳信用网”。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已建成各类创新载体2214家,集聚院士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数千名。2019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0155.51亿元,同比增长8.8%,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1.4%和66.0%。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的成功经验。
注:2018年始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随着中国光伏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关键组件和元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已构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完整产业链。
材料二:近年来,除一些传统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风电设备、光伏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光伏产业为例,21世纪初,我国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量只占全球的11%,为日本当时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95%以上的多晶硅需要进口。但是,随着后来我国光伏产业的爆发式发展,短短数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产量均跃居全球第一。高速增长也带来成长的烦恼。光伏制造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一些龙头企业面临破产风险。为了抑制光伏产能盲目扩张,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对不同光伏企业实行区别对待,重点支持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优势企业,淘汰劣质企业。一些光伏企业也开始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费用。技术进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加之日益扩大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如今,光伏产业又开始复苏。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六稳”到“六保”,就业均列首位。
材料一:表1 2019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与2020年一季度三大产业GDP增速
表2 2018年私营企业和个体吸纳就业人数与2020年一季度各行业GDP增速
注:个体与私营企业吸收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近4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是吸收农民工最多的行业。
材料二:为保就业,各部委和地方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一是加大降费减税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完善个税优惠政策,鼓励居民扩大消费,并适时下调准备金和利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善待企业,激发企业扩展就业动力,同时支持微观主体发展,更多吸纳就业。三是对高校毕业生出台激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补贴政策,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基层项目招募规模以及就业见习规模,安排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开发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四是深化就业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消除公平就业障碍,健全规范有序、平等竞争、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同时,加快推进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就业创业提供全面精准服务。
简要分析材料一、二所包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是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
①出台扶持贫困农户的优惠政策 ②滞销农副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
③开展消费扶贫,组织产销对接 ④引导农户生产优质的农副产品
⑤贫困地区农户的收入有所增加
①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对社区分类垃圾桶销量的影响—图1
②美元升值对美国输中产品(人民币计价)销量的影响—图I
③5G建设的全面铺开对4G手机市场生产产生的影响— 图II
④国家取消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对其产品销量的影响—图II
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19年和今年以来政府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并提出了今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及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
在谈到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时,报告指出,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赤字规模将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同时,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如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等;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务院的上述部署将如何作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六稳”到“六保”,就业均列首位。
材料一:
2019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与2020年一季度三大产业GDP增速
产业
吸纳就业人数
占比
2020年一季度CDP增长率
总人数(万人)
77471
100%
-6.8%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万人)
19445.2
25.1%
-3.2%
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万人)
21304.5
27.5%
-9.6%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万人)
36721.3
47.4%
-5.2%
2018年私营企业和个体吸纳就业人数与2020年一季度各行业GDP增速
行业
2018年私营企业和个体吸纳就业人数(万人)
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
批发和零售业
14495.2
-17.8%
制造业
5775.8
-10.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038.4
-9.4%
住宿和餐饮业
2945.1
-35.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200.2
-1.8%
建筑业
1765.4
-17.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63.7
-14%
注:个体与私营企业吸收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近4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是吸收农民工最多的行业。*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二 为保就业,各部委和地方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一是加大降费减税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完善个税优惠政策,鼓励居民扩大消费,并适时下调准备金和利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善待企业,激发企业扩展就业动力,同时支持微观主体发展,更多吸纳就业。三是对高校毕业生出台激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补贴政策,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基层项目招募规模以及就业见习规模,安排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开发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四是深化就业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消除公平就业障碍,健全规范有序、平等竞争、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同时,加快推进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就业创业提供全面精准服务。
简要分析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是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和国家冰雪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及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开级,中国冰雪经济迎来发展“黄金时代”。
为促进冰雪产业发展,各地政府对冰雪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政策倾斜;百娃对冰雪运动的兴趣不断提升,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日益专业、规范的雪场、雪道设计和安全保障,日益丰富、多元的运动培训、装备销售、景区食宿等周边服务;各地政府结合当地实际主打“冰雪体验”,着力开发民俗体验、沙漠滑雪、温泉养生等特色旅游项目,以多元化选择吸引游客,看似贫瘠的“冰天雪地”如今正流金淌银。冰雪旅游快速成长为拉动消费、拉动服务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中国冰雪产业正在迎来“黄金时代”的驱动因素。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