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许多城市进入了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时期,在风起云涌的“旧城改造”浪潮中,一些优秀历史建筑消失在轰隆的推土机声中。作为经典的哥特式建筑群,曾出现在西方出版的旅行手册和清华大学建筑学系的教科书里的济南老火车站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8月1日,济南市旧城开发投资集团对外公布,将投资15亿元修建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其中包括复建21年前拆除的老火车站以及行包房。材料启示我们(  )

    A: 伴随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理应被抛弃
    B: 城市改造必须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C: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
    D: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应该完全为经济建设服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练习(二)
  • 2. 昆曲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一,京剧则是我国影响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戏曲剧种之一。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昆曲,但又不是对昆曲的照搬照抄。这体现了文化活动中(  )

    A: 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B: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C: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练习
  • 3. 下图中“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教”字的右边象征一只手拿着一根“教鞭”(棍棒),左下是一个“子”字,左上两个又是被“教鞭”抽打的象征符号,金文、小篆只是甲骨文略加变形而已,演变至楷体,字形变化较大。宋朝朱熹依据“教”的楷体字形训诂字义:“‘义’、‘孝’谓之‘教’。”这一演变告诉我们(  )

    A: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B: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 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D: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练习
  • 4. 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③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练习
  • 5. 内地很多地方政府提出要大力开发当地的文化遗产,对此,有学者表示,“开发”是个野蛮的词,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使用“开发”一词,联合国用的是“利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用的是“活化”。 “开发”与“活化”文化遗产的区别在于(  )

    ①“开发”偏重于经济效益,“活化”重视文化的传承

    ②“开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活化”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③“开发”是虚无的,“活化”是复古的

    ④“开发”可能破坏文化遗产,“活化”有助于在继承中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练习
  • 6. 清明的习俗最主要的就是祭祖扫墓,近年的清明节,各地积极倡导文明、绿色、环保的祭扫方式,用鲜花、果品代替鞭炮、纸钱。网上祭奠也进一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微信祭扫、网络祭扫渐成如今流行的一种清明祭祖方式,也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这表明(  )

    ①清明节在变动中走出传统 ②清明节承载着传统与现实的对接

    ③清明节文化在扬弃中发展 ④清明节文化之魂发生着深刻改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练习
  • 7. 被誉为“国民节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国学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入讨论。这启示我们要(  )

    ①大力发展大众传媒,创造传统文化 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传承中华文化

    ③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递中华文明 ④动员全民参与听写,弘扬民族精神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练习(二)
  • 8. 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并以同样的标准评价乡邻的行为。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传统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上述材料说明(  )

    A: 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B: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练习(二)
  • 9. 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  )

    A: 思想运动
    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文化传承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练习(二)
  • 10.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传下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  )

    A: 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B: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 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