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全面小康,是人民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二五”期间,S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该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城乡新增就业每年都实现“双过百万”。以筹办中国艺术节为契机,连续两年投入300亿元,建起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激活当地文化消费。通过精准扶贫使3035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从“十一五”以来连续十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收入达到2400元左右。

    材料二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下行压力较大,动力亟待增强。同时,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领域,存在较多薄弱环节,面临较大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S省是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理由。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练习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在消费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现阶段从供给侧发力攻坚克难任务艰巨,但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迎难而上、敢涉险滩、啃硬骨头,未来政策的统一性、协调性、有效性、前瞻性,是我们在供给侧改革方面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需要我们上下一致,各方配合,方向、制度、管理、智库的作用均不可或缺。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各行为主体如何打好供给侧改革的攻坚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供给与需求练习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议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材料一 要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和经费使用、项目评审以及成果评价和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要放手让市场“说话”,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环境上来,重点支持基础性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材料二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既攀登基础研究的高峰,又着力使应用研究有新的突破,让两者比翼前行。要大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高尚品德并继承优秀科技成果,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创新道路上勇往直前。要以全球视野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充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让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人类崇高的科技进步事业作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你对促进科技创新的理解。

    有人认为,企业只要进入市场,进行科技创新,就能成功经营。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释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依据。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练习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要美,农村要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材料一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实施,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一些农村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资源优势挖掘的力度不够。对此,一个重要的破解之策是创新投入方式,比如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乡村旅游等项目开发;用好金融机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专项资金。

    材料二 近年来,“党建+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广受欢迎。在实践中,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和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广大党员落实“民情我系,民思我想,民需我做”的工作理念,主动创先进、当先锋。村党组织定期召开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加强宣传,统一思想认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营造共建美丽幸福村的浓厚氛围。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的理由。并分析创新投入方式如何为村民带来实惠。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应该怎样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练习
  • 5.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民意所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遵循规律,科学执政         ②执政为民,民主执政

    ③带头守法,依法执政         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陕西西安七十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6. 2015年8月12日23时30分许,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天津市组织强有力力量,全力救治伤员,搜救失踪人员。上述要求(   )。

    ①表明党和政府维护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  

    ②表明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

    ③体现了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充分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山西晋中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7. 十八大以来,铁腕反腐、涤荡“四风”,是赢得民心的一大政绩,这已成为国内外各界的共识。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法治反腐”逐渐成为重要议题,显示了党中央决心狠抓党内廉政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加强法制反腐工作认识正确的有(   )。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②是建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

    ③说明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④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山东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8.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纪委会议上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样做是为了(   )

    ①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②取信于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③更好地实现党自身的利益

    ④提升党依法行政的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山东日照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9.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材料一: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圆满解答推动科技创新这道彰显政府智慧的考题。我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科技服务中心,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取消和下放科技类行政审批项目,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向社会力量购买科技服务,扩大科技服务覆盖面。

     材料二:2014年,中国政治发展步入新常态。从反暴恐“新常态”,到司法环境保护“新常态”;从涉法涉诉信访“新常态”,到全民守法“新常态”……唯有法治,才是串连起2014年所有故事碎片的主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引领中国法治建设步入不同以往的“新常态”。涵养法治新常态必须具有规矩守法意识、公开监督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怎样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新常态”。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阐述如何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山东日照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10. 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新形势下做好新疆工作,必须筑牢民族团结这一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基石。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促团结、反分裂的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怎样才能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山东青岛五十八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