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对实验现象的预测正确的是

    A: 甲和乙中溶液都呈紫色;丙和丁中蛋白块消失
    B: 甲中溶液呈紫色、乙中溶液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
    C: 甲和乙中溶液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
    D: 甲和乙中溶液都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下列关于“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多
    B: 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D: 组成多糖的单糖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现有下列生物材料:①苹果②黄豆种子③梨④花生种子⑤蛋清⑥马铃薯块茎。最适于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有 (    )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⑥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下列关于实验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鉴定还原性糖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用于观察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试剂是甲基绿—焦宁染剂
    C: 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 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
    ①葡萄糖 ②果糖 ③蔗糖 ④麦芽糖 ⑤淀粉 ⑥维生素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①⑤⑥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检测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虽然其成分相同,但用法和用量均不相同。
    B: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
    C: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分离后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呈蓝绿色的是叶绿素
    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用KN0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现象会更明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错误的说法是(    )

    A: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 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C: 脂肪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D: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蓝色反应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人们经常食用的牛、羊、猪等肉类和白菜、土豆等蔬菜,经消化吸收后,其中的成分大多被转化为人体自身的一部分,其根本原因是(  )

    A: 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B: 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大体相同
    C: 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D: 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大体相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麦芽糖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实验结果是

    A: 产生气泡
    B: 溶液呈紫色
    C: 溶液呈蓝色
    D: 产生砖红色沉淀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与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C: 用鸡蛋清作为蛋白质鉴定材料时需将该材料稀释
    D: 斐林试剂应现配现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