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至赵矣

    A: 大王必欲
    B: 左右欲相如
    C: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D: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目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一必修4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B: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 璧有瑕,请指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一必修4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
  • 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    ②乃使其从者

    ③遂许斋五日,相如广成传    ④以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⑤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⑥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曰    ⑧毕礼而

    A: ①②④/③/⑤⑦/⑥⑧
    B: ①⑧/②③⑦/④/⑤⑥
    C: ①④/②⑥⑦/③/⑤⑧
    D: ①⑧/②⑥⑦/③⑤/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一必修4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史。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竞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熙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一必修4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
  • 6. 对下面各句中划线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表示郑重,几张画却郑重地挂过去显得寒磣可怜)
    B: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用“催进”讽刺“送去主义”的卖力媚态)
    C: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不知后事如何”可理解为展品下落不明)
    D: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是运用反语进行讽刺,实为“堕落”之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一必修4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
  • 7.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赢得仓皇
    B: 遥岑远
    C: 竹杖芒鞋轻胜
    D: 廉颇老矣,尚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一必修4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思

    [南北朝]刘勰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藏,澡雪精神。积学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 , 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沉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禹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弱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至于思表纤旨,文外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

        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心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结虑司契,垂帷制胜。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卷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材料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材料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卷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吴潘二子事

    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鑨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改)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4月)模拟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