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他艺术的顶峰。
    B: 柳永,原名三变,北宋著名词人,曾做过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是北宋词坛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C: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或“前四史”。
    D: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 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雪域青稞

    次旦多吉

    ①久在江南读书,一日独坐阳台,竟忽而想起家乡的青稞地来。那苍茫的图景,连带着一些许心绪,竟一股脑儿地填满胸壑,不能得解。

    ②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地,不就和北方的麦子地是一模一样的吗?不就是如此平淡吗?看上去不如南国的稻田秀丽,不如西北的胡杨壮观,我只能这样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登上过巍峨的青藏高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看它们是如何坚强地生长。

    ③在我老家的东面,就有一块不大的土地,每到播种季节,母亲都会找人把青稞播种到地里。这块土地的土质很差,而且已经让先前的作物生长了一季,营养早已被上季的作物用光,再种青稞不是白白地浪费种子吗?有时,我会禁不住向母亲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母亲每次都是微微一笑。说:“青稞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只管种下去,不论怎么着,到了明年也能收,这样咱们就可以做青稞饼,也可以做青稞酒了!”原来如此!就像母亲对我说的,青稞真像她小时候一样,养孩子和养牲口一样,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哪怕是糟糠窝窝头,只要有能穿的衣服,哪怕是几片破布头,他们一样可以长大成人。现在想起来,可不是吗,青稞不就是庄稼中的牲口吗!

    ④于是,渐渐地喜欢上了青稞,这种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闲暇时候,我仿佛是受到了某种诅咒似的,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漫步中,走进齐腿深的青稞田之中。那些青稞刀切似的整齐,看上去异常壮观,偶尔地会有几株从整齐的队伍中冒将出来,饱满的果穗倔强地想要触摸天空。也许是因为贪婪生长,所以它们才会这么突出,而我更愿意将它们看成是田中的佼佼者。

    ⑤严冬过后,正是青稞返青、继续生长的时候,然而这个时候却是高原多风的季节。强劲的北风一旦吹起,就连杨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植物都要断条手臂下来,可是青稞呢,它们凭借根须,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壤,在猎猎北风中集体舞蹈!我似乎正在慢慢参透这其中的玄机,飞翔并不单单那么一种,鸟儿张开翅膀,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的,叫做飞翔;然而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只有一个完全的自由者,才会拥有这种飞翔。怪不得,会有那么多诗人热衷于描写青稞,这其貌不扬的青稞,真倒像极了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活脱脱的一个硬汉,活脱脱的一个精神象征。

    ⑥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西藏。火车一路驶向江南的土地,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映着敞开的车窗扑进来。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草长莺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

    ⑦如今,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论它是多么迷人,即便是每天都在看那一片片的稻田,我却总也忘却不掉西藏的青裸。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典雅,却也别有一番率性而为的美。

    ⑧某一个暑假,我专程赶回老家,想去看看久违的青稞。这个时期青稞和油菜花一样长得茂盛而碧绿。回到家后,母亲先为我打点好餐饭,我心里就一直默默念叨:我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吃上青稞。我一口气吃了四个热乎乎的青稞饼。紧接着就独自一人跑向青稞田。当我爬上一座山头,一边啃着母亲做的青稞饼,一边放眼辽阔的青稞田时,我的情绪变得有些难以控制,仿似一下子扑进了母亲的怀里。

    ⑨到这里,我觉得,我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不但孝顺生我养我教诲我的母亲,而且更加孝顺生我母亲养我母亲教诲我母亲的青藏高原。

    u8054u7cfbu5168u6587uff0cu4f5cu8005u4e3au4ec0u4e48u8bf4u9752u7a1eu662fu201cu4f4eu8c03u5374u53c8u987du5f3au7684u8349u672cu690du7269u201duff1f

    u7ed3u5408u6587u672cuff0cu8bf4u8bf4u201cu50cfu9752u7a1eu8fd9u6837uff0cu4e58u7740u52b2u98ceuff0cu5728u5730u9762u4e0au6063u8086u821eu8e48u7684uff0cu4e5fu662fu4e00u79cdu98deu7fd4u201du7684u542bu610fu3002

    u8d4fu6790u7b2cu2465u81eau7136u6bb5u4e2du753bu7ebfu53e5u5b50u7684u8868u8fbeu6280u5de7u548cu4f5cu7528u3002

    u6709u4ebau8ba4u4e3au6700u540eu4e00u6bb5u6292u60c5u662fu591au4f59u7684uff0cu4f60u8d5eu540cu8fd9u4e00u89c2u70b9u5417uff1fu8bd5u7ed3u5408u6587u7ae0u5185u5bb9u52a0u4ee5u63a2u7a76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 4.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他亲眼看见赌徒们在赌场上是怎样放浪形骸、醉生梦死的。
    B: 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 我们干部同志要认识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力量只是沧海一粟
    D: 做学问不能浅尝辄止 , 要持之以恒。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 5.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B: 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别看他平日里寡廉鲜耻的样子,其实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C: 奥斯卡著名影星凯奇在一部电影中一人分饰两角,所扮演的孪生兄弟性格又判若两人 , 却能说变就变,迅速入戏。
    D: 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选手们个个锦心绣口 , 演唱的歌曲优美动听,展示的才艺令人惊叹。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 6. 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为三个单句,填入下文的空白处。(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上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 7.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细﹙qiān﹚   婀﹙nuó﹚   见﹙piē﹚     廿四﹙niàn﹚
    B: 落﹙ruǐ﹚    鸽﹙xùn﹚    期﹙qiān﹚    垝﹙yuán﹚
    C: 窕﹙yáo﹚   杂﹙róu﹚    泰﹙pǐ﹚         笼﹙fán﹚
    D: 斑﹙bō﹚     掌﹙fǔ﹚      须﹙yú﹚        形﹙hái﹚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 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 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 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版《红楼梦》的热播,引发人们对剧中演员的气质、服装、对白等问题的诸多争议,在这些赞与批之间,导演李少红体味着人间的温情。
    B: 对亚运火炬是否在境外传递的问题,广州亚组委执委会讨论决定,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广州亚运火炬传递只在中国境内进行。
    C: 菲律宾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对警队的投入不足,致使警队能应对“恐怖事件”的先进设备非常奇缺,警察处理“恐怖事件”的能力不足。
    D: 2010年8月8日,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遇难的150多人中有70多人伤情严重,另有2000多人失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 10. ,凝绝不通声渐歇。,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