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 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________。

    在地球生命________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难以置信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________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        相比,人类只是沧海一粟。

    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________。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

    u4e0bu5217u5728u6587u4e2du62ecu53f7u5185u8865u5199u7684u8bedu53e5uff0c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4f9du6b21u586bu5165u6587u4e2du6a2au7ebfu4e0au7684u8bcdu8beduff0cu5168u90fd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6587u4e2du753bu6a2au7ebfu7684u53e5u5b50u6709u8bedu75c5uff0cu4e0bu5217u4feeu6539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586bu5165u4e0bu5217u6a2au7ebfu4e0au7684u8bedu53e5uff0cu6392u5217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201c________u5230u90a3u65f6uff0cu4e0du77e5u4f1au5b8cu6210u591au5c11u4ebau7684u68a6u60f3u3002u201du5bf9u4e8eu751fu547du7684u610fu4e49uff0cu949fu626cu8fd9u6837u8bf4u3002

    u2460u56e0u4e3au6211u7684u5b66u751fu4f1au5c06u79d1u5b66u63a2u7d22u4e4bu8defu5ef6u7eedu4e0bu53bbuff0c  u2461u4e5fu8bb8u4f1au5728u51e0u767eu5e74u540eu7684u67d0u4e00u5929u751fu6839u53d1u82bduff0c  u2462u4efbu4f55u751fu547du90fdu6709u7ed3u675fu7684u4e00u5929uff0c  u2463u800cu6211u4eecu91c7u96c6u7684u79cdu5b50uff0c  u2464u4f46u6211u6bebu4e0du754fu60e7uff0c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3《 “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如果将植物的分布在世界地图上标注,青藏高原是一块少有记载的空白。更让人忧虑的是,人类对种子的研究步伐,远远追不上植物消逝的速度……钟扬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

    1964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钟扬,少年早慧,勤奋刻苦。1979年,钟扬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谁曾想,这个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少年,因1984年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而与植物结缘。

    植物学中,也有“领土”。“晚清时期中国贫穷落后,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英国人先后来华采集了几万颗种子、2 000多种珍稀植物。”钟扬心中发酸。西方人从中国拿走的珍稀种子和苗木,把英国这个只有1 500种植物的岛国装扮成世界植物的圣殿,更让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

    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经常七八天吃不到热饭。晚上,住的是牦牛皮搭的帐篷,冬天,盖三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路上.常常被突袭的大雨冰雹困在山窝窝里……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 000个优质的种子。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个样。

    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

    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钟扬的骨灰被他的学生庄严地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他的骨灰送到青藏高原的每个角落,成为祖国山河的一部分,而他,永远也不会与这片深爱的土地分离。

    (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材料二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反复斟酌。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项目负责人鲍其泂说,当初找到钟扬,没敢奢望他会接下这个要求高但回报少、时间紧却周期长的“烫手山芋”。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揽下了。每条不到200字的文稿,涉及天文、地质、生物、人文等学科,文字要求兼顾准确性、前沿性和可读性,通常一天只能讨论十几块图文。钟扬常和他们一字一句斟酌,他的50岁生日就是在自然博物馆的讨论会中度过的。

    (颜维琦《钟扬,用一生书写种子的故事》)

    材料三

    红树是一种适应海岸生活的植物,以往最北存活在浙江温州。一次钟扬提出,现在气温变暖了,也许上海也能种活。这是前人不曾有过的设想。上海的海岸线很脆弱,如果有红树,对于生态保护将大有裨益。钟扬在南汇投入了这项尝试。从小苗长大需要50年,成为红树林则要100年甚至更久,种树者自然看不到这一幕。但钟扬说,这是我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董少校《复旦钟扬:不忘初心追梦人》)

    材料四

    世界范围的种质资源赛在发达国家一直不见硝烟地进行着,耗资8 000万英镑的英国邱园“千年种子库合作计划”就旨在以技术输出的方式纳入各国的种质资源。

    (王丹阳《青藏高原上的“种子方舟”》)

    u4e0bu5217u7406u89e3u548cu5206u6790uff0cu4e0du7b26u5408u539fu6587u610fu601d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5bf9u6750u6599u6709u5173u5185u5bb9u7684u5206u6790u548cu6982u62ecuff0c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4f5cu4e3au79d1u5b66u5bb6uff0cu949fu626cu8eabu4e0au4f53u73b0u4e86u54eau4e9bu79d1u5b66u7cbeu795euff1fu8bf7u7ed3u5408u6750u6599uff0cu7b80u8981u6982u62ecu3002(6u5206)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3《 “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
  •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科学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奉献给人民,用于造福社会,这是其职责所在。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因为科学不同,特别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存在差别,  ①  。但是,无论从事何种学科专业的科学工作者,  ②  。经过科学普及,人们逐渐了解了相关的科技成果,这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的发展。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就会  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3《 “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
  • 4. 阅读“种子达人”与“生命延续”这两部分,完成以下各题。
    u4e0bu5217u5bf9u8bfeu6587u76f8u5173u5185u5bb9u7684u68b3u7406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5bf9u6750u6599u76f8u5173u5185u5bb9u7684u6982u62ecu548cu5206u6790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9605u8bfbu5b8cu201cu79cdu5b50u8fbeu4ebau201du4e0eu201cu751fu547du5ef6u7eedu201du8fd9u4e24u90e8u5206uff0cu4f60u8ba4u4e3au949fu626cu8eabu4e0au4f53u73b0u4e86u54eau4e9bu4f18u79c0u54c1u8d28uff1f(6u5206)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3《 “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
  • 5.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

    6月3日,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宣布,在美、俄等国科学家的工作基础上,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完整证明了国际数学界关注上百年的重大难题——庞加莱猜想。在美国出版的《亚洲数学期刊》6月号以专刊的方式,刊载了朱熹平和曹怀东所作的长达300多页、题为“庞加莱猜想暨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的应用”的论文。丘成桐教授称这篇论文是最终解开庞加莱猜想的“封顶之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3《 “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
  • 6.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调(kǎn)   奇(bā)  原(hé)   拟南(jiè)
    B: 收(liǎn) 写(zhuàn) 定(jiàn) 脑血(yì)
    C: 悲(càng)  然(jiá)  担(dāng)  毛房(pēi)
    D: 跌(dàng)  拒(wǎn)  屋(jǐ)  超负(h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3《 “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
  • 7.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喜爱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

    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饿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他在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撒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第二年春天,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期待收获有希望的新一代稻种,因为系统选育(从一个群体品种中选择优良的变异单株)是一种主要的育种方法,当时许多优良的稻麦品种都是通过这种方法选育出来的。可是当秧苗发绿长高之后袁隆平发现,它们高的高,矮的矮,成熟得也很不一致,迟的迟,早的早,没有哪一蔸的性状超过它们的前代。一种失望的情绪掠过袁隆平心头,但是对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有着深入研究的袁隆平进而想到,从遗传学的分离律观点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经过反复统计计算,袁隆平证明,这次发现完全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既然去年那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长势这么好,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后面我们将看到,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必须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

    u300au559cu770bu7a3bu83fdu5343u91cdu6d6au2014u2014u8bb0u9996u5c4au56fdu5bb6u6700u9ad8u79d1u6280u5956u83b7u5f97u8005u8881u9686u5e73u300bu4e00u6587u4f7fu7528u4e86u5c0fu6807u9898uff0cu6709u4ec0u4e48u4f5cu7528uff1f
    u300au559cu770bu7a3bu83fdu5343u91cdu6d6aufe63ufe63u8bb0u9996u5c4au56fdu5bb6u6700u9ad8u79d1u6280u5956u83b7u5f97u8005u8881u9686u5e73u300bu672cu6587u6807u9898u6709u4ec0u4e48u7279u70b9uff1fu8bf7u7b80u8981u5206u6790u5176u4f5cu7528u3002
    u9762u5bf9u8c23u8a00uff0cu8881u9686u5e73u662fu600eu6837u7684u6001u5ea6uff1f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
  • 8. 下列词语中的加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饥(jǐn)    卫(hàn)   稻(jiāo)    刻骨心(míng)
    B: 起(wǎn)  秆(jīng)   气(pǐng)  无与比(lún)
    C: 着(yē)   分(niè)     一(dōu)   如在喉(gěng)
    D: 田(gěng) 怀(miǎn)花(xī) 竹难书(qìng)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
  • 9.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畅销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相,语言风格多变。
    B: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蓬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C: 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
    D: 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彩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
  •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 9月18日上午,年过8旬的袁隆平院士亲自来到隆回试验田基地,查看超级稻生长状况。
    C: 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D: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