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朗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u5bf9u4e0bu5217u53e5u5b50u4e2du5212u7ebfu5b57u8bcdu89e3u91ca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5bf9u8bd7u6b4cu6709u5173u5185u5bb9u5206u6790u6709u8bef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53e5u5b50u4e2du5bf9u6d89u53cau7684u6587u5316u5e38u8bc6u89e3u91ca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短歌行

    (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

    杜甫

    前者途中一相见,人事经年记君面。

    后生相劝何寂寥,君有长才不贫贱。

    君今起柁春江流,余亦沙边具小舟。

    幸为达书贤府主,江花未尽会江楼。

    u4e0bu5217u5bf9u8fd9u9996u8bd7u7684u8d4fu6790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8bd7u4e2du5c3eu8054u8868u8fbeu4e86u8bd7u4ebau54eau4e9bu611fu60c5uff1fu8bf7u7ed3u5408u8bd7u53e5u7b80u8981u5206u6790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u5bf9u300au77edu6b4cu884cu300bu4e2du5178u6545u7684u89e3u8bf4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201cu7ed5u6811u4e09u531duff0cu4f55u679du53efu4f9du201duff0cu5728u300au4e09u56fdu6f14u4e49u300bu4e2du662fu201cu7ed5u6811u4e09u531duff0cu65e0u679du53efu4f9du201duff0cu4f60u89c9u5f97u662fu9009u201cu4f55u201du597du8fd8u662fu201cu65e0u201du597duff1fu4e3au4ec0u4e48uff1f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113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②,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③,④”,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做岸不屈:《赤壁赋》“⑤,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⑥,尽西风,季鹰归未”,抒写了辛弃疾耻于弃官归隐、立志光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天津卷)
  • 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u4e0bu5217u5bf9u4e2du56fdu8bd7u6b4cu81eau8eabu201cu8c03u8282u529fu80fdu201du7684u7406u89e3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7406u89e3uff0cu5b8cu5168u7b26u5408u539fu6587u610fu601d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7406u89e3uff0cu4e0du7b26u5408u539fu6587u5185u5bb9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6.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所给的课文中任选两篇,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

    曹操《短歌行》     陶渊明《归园田居》

    屈原《离骚》       王羲之《兰亭集序》

    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建立自由和民主的国家,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点。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康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u4e0bu5217u8868u8ff0u5b8cu5168u7b26u5408u539fu6587u610fu601d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5bf9u4e2du56fdu8bd7u6b4cu6027u60c5u4e0eu58f0u8272u4e4bu95f4u5173u7cfbu7684u8868u8ff0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6839u636eu539fu6587u5185u5bb9uff0cu4e0bu5217u8bf4u6cd5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点。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康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u4e0bu5217u8868u8ff0u5b8cu5168u7b26u5408u539fu6587u610fu601d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5bf9u4e2du56fdu8bd7u6b4cu6027u60c5u4e0eu58f0u8272u4e4bu95f4u5173u7cfbu7684u8868u8ff0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6839u636eu539fu6587u5185u5bb9uff0cu4e0bu5217u8bf4u6cd5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①夙兴夜寐,。《诗经•氓》

    ,悠悠我心。《短歌行》

    ③《离骚》中表现屈原嫉恶如仇、不愿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④《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向往的两句诗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以望复关。(《诗经•卫风•氓》)

    , 长余佩之陆离。(《离骚》)

    ③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离骚》)

    , 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⑤月明星稀,。(《短歌行》)

    , 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文庙校区高一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