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①《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

    ②《望岳》中不仅写出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句子:

    ③《诗经·氓》中表现女子回忆少年时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的句子是:

    ④《短歌行》中曹操借周公的典故,表达对人才的殷切之情的句子是:

    ⑤《离骚》中屈原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句子:

    ⑥《离骚》屈原通过加高帽子和加长佩带表明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句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石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u4e0bu5217u5173u4e8eu4e2du56fdu8bd7u6b4cu81eau8eabu201cu8c03u8282u529fu80fdu201du7684u7406u89e3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7406u89e3u548cu5206u6790uff0cu4e0du7b26u5408u539fu6587u610fu601d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6839u636eu539fu6587u5185u5bb9uff0cu4e0bu5217u8bf4u6cd5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天门市三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3. 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

    ②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孔雀东南飞》)

    ③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离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论语》与“疾风知劲草”异曲同工的一句话是:

    ②《短歌行》中“”句化用了《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运用比喻手法来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③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针对当时士族阶层崇尚虚无、混淆生死、不思进取的现实,明确指出“”,要思考生命的意义,珍惜时间。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西平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5.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 ,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③千古江山,。舞榭歌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斩木为兵,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试卷
  • 6. 下面是2015年广东卷和2015年全国课标卷古诗文默写题型的图表说明,请说说全国课标卷古诗文默写题型设计的特点,要求表达准确,语文连贯,不超过80字。

    类别

    2015年广东卷

    2015年全国课标卷

    题目要求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题型示例

    明明如月 , 何时可摄?

    忧从中来 , 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集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广东省茂名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7. 补充句子

    ①《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的诗句:

    ②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中的诗句 , 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望。

    ,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资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 8.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③古人写诗常化用前人诗文,例如,曹操《短歌行》中的“”就借用了《管仲•形解》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广西钦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 9. 默写

    ①《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当日气候宜人的语句是:

    ②在《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

    ③《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

    ③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这三句话,表达出相同的意思。

    ⑤《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⑥《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两句是

    ⑦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⑧《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人生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

    ⑨《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音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⑩屈原《离骚》中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山东莱芜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羁鸟恋旧林,。开荒南野际,。(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 悠悠我心。 , 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青海西宁五中高二上月考一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