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面是某校文学社为征文活动草拟的一篇应用文初稿,在用语、标点及格式方面有五处不恰当,请找出并修改。

    征稿启示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3周年、马克思出生203周年,为纪念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鼓励学生探究马克思思想理论,我校涅槃文学社决定,在5月4日举办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特向全体同学征集文章,欢迎广大同学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一  根据征文目的选定角度,题目自拟,以议论文为主,必须原创,字数在5 000字以内。

    二  稿件请送至涅槃文学社编辑部,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征稿”字样。由于人手有限,未录用的稿件,概不退还,敬请谅解!

    三  投稿截止时间4月20日,对于采用的稿件,本社团有斧正的权利。

    2021年3月5日

    涅槃文学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后练习】1.1 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 2. 请概括下面文段第一句话的内容要点,看与第二句话有何内在联系,并概括本段段意。(5分)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后练习】1.1 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毛泽东年轻时曾采用了几种锻炼自己意志的方法,其中一种便是“闹市读书”。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可以做到的。早年间我也曾在喧闹的环境中习得了这种功夫,然而多年不用,已经退步了,我现在写东西总还是希望有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但也不必一定要到海边或山中的别墅里才能构思。大概有十多年了,我养成了静坐的习惯。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有几十年了。我天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端然坐着,然而却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楚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儿东西。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就是下笔的时候,也最好心里很平静,如齐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一挥。”我是个比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时也不免浮躁,最近就有点儿如我家乡话所说“心里长草”。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儿事,读一点儿书,写一点儿文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2课 第1 2篇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同步练习
  • 4. 请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二十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是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2课 第1 2篇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同步练习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所谓“物质变精神”。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客观物质的东西反映到主观意识中来,形成主观的如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东西。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将实践中业已形成的方针、政策、理论、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群众实践,从而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力量。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认识的过程来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干部的领导实践过程来看,表现为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毛泽东认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并不是任意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质可以变精神,但是正确的思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精神可以变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总之,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摘编自樊瑞平、张心立《毛泽东倡导对干部进行认识论教育

    ——重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每次大挫折,都是唯心论盛行的结果。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像陈独秀等,革命信仰都很坚定,但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结果给党带来1927年的大挫折。开始以为,只要听苏联的就肯定能取得胜利,后来才知道盲从他国经验,脱离中国实际是要掉脑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堂学到东西的党课是谁上的?是共产党的对立面蒋介石在1927年给上的。敌人是最好的教师,沙场是最好的课堂。你正儿八经给他讲,他听不进去,一流血,什么都学会了。那一次蒋介石逼得共产党人抛弃了陈独秀“绘画绣花”式的革命,脱了西服,拿起枪上了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就这样展开了。

    开展武装斗争,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王明又带着斯大林的圣旨来了。李德、博古等人听不进长期坚持实际斗争的同志们的意见,将用于欧洲平原的坚守阵地决战的战法用于中国东南山地,最后把根据地丢了个干净。红军大转移开始时,他们还是死守他们那一套办法,结果损失惨重。当时你说他,他不听,很多人也不敢怀疑他。为什么?人家是“权威”,王明曾受到斯大林单独召见。后来的张国焘更厉害,他受到过列宁的接见,而且据他自己说是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中唯一见过列宁的人。这些人牌子都很硬,文凭也很高,但一打仗就不行。长征路上打得赢就是硬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最后实践的权威打倒了观念的权威,到陕北后,我们党明白了,马列主义的原理要跟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不断付出血的代价才明白的道理。不流血谁也不承认自己是错的。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谈到《毛泽东选集》时说:“这是血的著作。”

    当时,共产国际是世界革命的灯塔,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大家都是坚定的革命者,自觉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但问题是唯心主义是不能带领革命走向胜利的。当时许多在领导岗位的人缺乏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更缺乏历史自觉和道路自信。为此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后来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认为,它好就好在这篇文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曾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盛行的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毛泽东认为:中国的问题需要听听中国同志的意见。对世界革命的贡献取决于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制定方针政策必须以中国革命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不能机械地服从其他国家的革命经验。这是毛泽东和教条主义者争论的一个焦点。教条主义本质上就是唯心主义。

    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反过来想,如果没有长征及其路途上经历的生死实践的检验,这些共识的形成是很难想象的。

    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来自血的教训,这不是从书本和课堂里就能学来的。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昨天不是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掉下来的,今天也不是从华盛顿的白宫掉下来的,它是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不这样,与长征一样,还是要流血,要亡党亡国的。

    (摘编自张文木《我们赢在哪里?赢在人才!》)

    材料三:

    社会实践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主观之于客观的活动,经过社会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真理,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性,即不论什么人,只要是他的思想、理论、认识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就是真理性认识,相反便是谬误。但在现实生活中,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往往与“某些领导人的某些意志”“某些书本中的某些原理”“某些权威人士的某些言论”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坚持下去,就应该遵照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和“此外再无别的”而“只能是”的“绝对性”要求,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出发,检验、修正他们的那些错误意志、言论和丰富、发展书本上写的不成熟不完备的原理。“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是中国共产党人所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其他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说,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会实践,是既公正又无情的,由它所赋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客观性,是与阶级真理、权力真理、权威真理等一切形式的主观理论不相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唐梅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学习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u4e0bu5217u5bf9u6750u6599u76f8u5173u5185u5bb9u7684u7406u89e3u548cu5206u6790uff0c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3u5206)(    )
    u6839u636eu4e09u5219u6750u6599uff0cu4e0bu5217u8bf4u6cd5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8bf4u6cd5u4e2duff0cu4e0du80fdu652fu6491u6750u6599u4e8cu89c2u70b9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
    u8bf7u6307u51fau6750u6599u4e8cu5728u8bbau8bc1u4e0au6700u7a81u51fau7684u4e24u4e2au7279u70b9uff0cu5e76u7b80u8981u8bf4u660eu5176u6548u679cu3002
    u5728u9610u91cau201cu5b9eu8df5u201du4e0eu201cu8ba4u8bc6u201du7684u5173u7cfbu4e0auff0cu6750u6599u4e00u548cu6750u6599u4e09u7684u4fa7u91cdu70b9u6709u4ec0u4e48u4e0du540cuff1fu8bf7u7b80u8981u6982u62ec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2课 第1 2篇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同步练习
  • 6. 把下面的5个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①他的许多幽默含蓄、意趣横生、魅力无穷的警语佳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影响。

    ②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导师,而且还是非凡的语言大师。

    ③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写作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

    ④毛泽东以其语言魅力无与伦比的深刻影响力,堪称清新朴实、活泼凝练的现代汉语的开山人。

    ⑤他以渊博的知识储备、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炉火纯青的表达技巧,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语言艺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2课 第1 2篇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同步练习
  • 7. 下面文段中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历史上,人类每一次战胜大灾大疫,都离不开科学的发达和技术的进步。②科学思维,始终是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③这里的科学,就是指从理性、客观的前提下,发现事物规律,实事求是,得出结论。④有效遏制疫病流行,需要讲究方法,提倡科学和实证的精神。⑤疫病产生的病因是因为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治疗方法?⑥数千年来,人们都是用当时最科学的方法来解释、探讨,从不墨守成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2课 第1 2篇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同步练习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风不仅是语言风格,更折射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尚,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重视文风,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是我们党改进文风的典范。毛泽东①,在党内首先提出学风、文风是党的作风,因而也是党风,而且身体力行,他的很多作品本身②。重温这些论述,对于今天我们改进文风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2课 第1 2篇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同步练习
  •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风不仅是语言风格,更折射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尚,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重视文风,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是我们党改进文风的典范。毛泽东①,在党内首先提出学风、文风是党的作风,因而也是党风,而且身体力行,他的很多作品本身②。重温这些论述,对于今天我们改进文风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学段四 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课双练
  • 1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20个字。

    正确的观点从哪里来呢?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的。我们在研究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给以科学的分析,然后才能在这个问题上形成正确的观点。而我们要把正确的观点传达出来,也是离不开材料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学段四 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课双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