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赖亦尔爵士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华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用少数事情来作说明,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 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

    u6982u62ecu8fbeu5c14u6587u63d0u65e9u53d1u8868u6458u8981u7684u539fu56e0u3002
    u8fbeu5c14u6587u8ba4u4e3au201cu2018u6458u8981u2019u5fc5u7136u662fu4e0du5b8cu5584u201du7684u539fu56e0u662fu4ec0u4e48uff1fu753bu6a2au7ebfu7684u53e5u5b50u53cdu6620u4e86u8fbeu5c14u6587u600eu6837u7684u79d1u5b66u7cbeu795euff1f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普通高中2018年4月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仿真试题2
  • 2.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句中的“快乐”“苦痛”在此均是形容词)
    B: 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句中的“春日融融”“秋波澹澹”属主谓短语,“在苦涩的汗水里”是介宾短语作补语。)
    C: 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句子的主干是“清阴有用处”。)
    D: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这两句中的“圆规”是运用了借代修辞,突出了杨二嫂“瘦”的体形,跟脸型、嘴唇一起刻画了她尖酸、自私的市侩嘴脸。)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同步练习
  •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练习题

        ①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②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就要来临的拾遗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③不过,那些不能辨别其隐藏的含义的人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因为在所有有狼的地区都能感到它,而且,正是它把有狼的地方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的。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也是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的:深夜里一匹驮马的嘶鸣,滚动的岩石的嘎啦声,逃跑的鹿的砰砰声,道路上云杉的阴影。只有不堪教育的初学者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和认识不到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这一事实。

    u7b2cu2461u6bb5u91ccu201cu8fd9u4e9bu660eu663eu7684u3001u76f4u63a5u7684u5e0cu671bu548cu6050u60e7u201du4e00u53e5u4e2du7684u201cu8fd9u4e9bu201du6307u4ee3u7684u5185u5bb9u6709u54eau4e9buff1fuff08u7528u539fu53e5u56deu7b54u3002uff09

    u753bu7ebfu53e5u5b50u5728u8bedu8a00u4e0au7684u6700u5927u7279u70b9u662fu4ec0u4e48uff1fu8fd9u6837u5199u6709u4ec0u4e48u4f5cu7528uff1f

    u4f5cu8005u8bf4uff1au201cu5728u8fd9u4e9bu660eu663eu7684u3001u76f4u63a5u7684u5e0cu671bu548cu6050u60e7u4e4bu540e,u8fd8u9690u85cfu7740u66f4u52a0u6df1u523bu7684u542bu4e49,u8fd9u4e2au542bu4e49u53eau6709u8fd9u5ea7u5c71u81eau5df1u624du77e5u9053u3002u201du8fd9u6bb5u8bddu600eu6837u7406u89e3uff1fu7ed3u5408u5168u6587u89e3u7b54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同步练习
  • 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u8fd9u6bb5u6587u5b57u4ecbu7ecdu7684u4e3bu8981u89c2u70b9u662fu4ec0u4e48uff1f

    u4f5cu8005u7814u7a76u7269u79cdu8d77u6e90u6240u51edu501fu7684u4e8bu5b9eu57fau7840u662fu4ec0u4e48uff1f

    u4f5cu8005u4e3eu69f2u5bc4u751fu4e3au4f8bu662fu4e3au4e86u8bf4u660eu4ec0u4e48u89c2u70b9uff1f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物种起源》绪论 同步练习
  • 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超重的爱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的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颜色,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撅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 , 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的摊了一地。

    这时,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抹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这位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2010年4月6日《北方人》)

    u6587u7ae0u7684u6807u9898u4e3au201cu8d85u91cdu7684u7231u201duff0cu65b0u9896u800cu72ecu7279uff0cu8bf7u5199u51fau6807u9898u6240u5305u542bu7684u4e24u5c42u610fu601du3002

    u8bf7u7b80u8981u5206u6790u6587u4e2du753bu7ebfu53e5u5b50u53cdu6620u51fau6bcdu4eb2u600eu6837u7684u5fc3u7406u3002

    u2460u8bedu6c14u5c0fu5fc3uff0cu597du50cfu8fc7u9519u90fdu5728u81eau5df1u7684u5c0fu5ab3u5987u3002

    u2461u6bcdu4eb2u7ad9u4e86u8d77u6765uff0cu4e00u8138u5fe7u90c1u3002

    u6587u7ae0u5199u4e86u4e24u4e2au9001u513fu5973u7684u573au666fuff0cu5728u9009u6750u4e0au662fu5426u6709u91cdu590du7d2fu8d58u4e4bu611fuff1fu4e3au4ec0u4e48uff1f

    u6587u7ae0u8bf4uff1au201cu72ecu751fu5b50u5973u7684u4e00u4ee3uff0cu7406u6240u5f53u7136u5730u89c9u5f97u53efu4ee5u628au4e00u5207u4e0du6ee1u548cu57cbu6028u90fdu53d1u6cc4u7ed9u7236u6bcdu201du3002u7ed3u5408u6587u7ae0u548cu81eau5df1u7684u7ecfu5386u8c08u8c08u4f60u5bf9u8fd9u4e00u89c2u70b9u7684u770bu6cd5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单元第4课《斑纹》同步练习
  • 6. 下列有关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的是农历。
    B: 本文与同平实说明文不同,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趣味,属于文学小品。
    C: “通常”“大多数”“有的”“少数”等限制语的运用,增强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D: 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诗文、故事和史料方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
  • 7.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作者用诗句作为文题,既鲜明又形象,富于诗意,而且与本文广泛征引古代诗文的写法相映衬,突现了文章的文学情趣。
    B: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此时的周朴园,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他怀念死去的,而无法接受活着的侍萍。而侍萍一方面有对往事的怨恨,另一方面却情不自禁地被周朴园三十年的纪念所打动,三十年后的侍萍仍与三十年前一样单纯而轻信。)
    C: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动人了。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爱斯梅拉达给仇人喂水,民众为之欢呼,意味着善与爱可以唤醒人性中的良知,民众从观看行刑时的冷漠、咒骂到此时的欢呼,正说明了这一点。)
    D: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句用了“点染”手法,“点”为点出情感的内涵,“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染”是用景物来渲染所点明的情感,“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就是以景物进行渲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一)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u6587u4e2du4f7fu7528u4e86u54eau4e9bu8bf4u660eu65b9u6cd5uff1fu8bf7u7b80u5355u4e3eu4f8bu8bf4u660eu3002

    u6587u6bb5u5212u7ebfu90e8u5206u6709u4ec0u4e48u4f5cu7528uff1f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
  • 9.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件事的嘲讽。

    u6587u4e2du52a0u7c97u7684u4e24u4e2au201cu8fd9u201duff0cu6307u4ee3u7684u5bf9u8c61u76f8u540cu5417?u6307u4ee3u7684u662fu4ec0u4e48?

    u8fd9u6bb5u4e3bu8981u91c7u53d6u7528u4e86u54eau4e9bu8bf4u660eu65b9u6cd5?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
  • 10.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是东晋文学家五柳先生陶渊明在《咏荆轲》中评价荆轲的话,表达了他对荆轲的敬仰之情。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史学上和文学上都是极有价值的巨著,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称谓,“鄙人”、“竖子”、“足下”、“不才”、“舍下”、“仆”、“愚”都属于谦称。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定的国别体史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6课《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