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先生优雅潇洒的举止言谈,高深莫测的国学功底,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听课者,就连我这个一向“排古”的人,也被先生的讲解打动了。
    B: 刘备曾经贩席织履,朱元璋曾经作乞为僧,他们的出身可谓微乎其微 , 但最终都能称帝称王;所以,我们不能以出身来论人,更不能以出身来用人。
    C: 昨天,我校几个自行车爱好者自鸣得意地从县城出发,经过一天的骑行,傍晚便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行程300多公里,真正过了把骑车瘾。
    D: 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这里的认真就是做事情要细心,要较真,就连细枝末节都不忽视。这句话与当今流行的“细节决定成败”,含有同样的道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堂测试题
  •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是这次脱皮后,它不再是“小乌蠋”的________了,从头到尾完全变了样。

    ②碧青深长的杂草,葱茏苍翠的树木,白的、红的、黄的、紫的花,好像都在欢迎它的________。

    ③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________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A: 原型    来临    指导
    B: 原形    来临    引导
    C: 原形    光临    指导
    D: 原型    光临    引导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堂测试题
  •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神志神智    不清叱咤    惊诧不已
    B: 鸣唱自名    得意环球    撒手人寰
    C: 漏洞因陋    就简神秘    闺中密友
    D: 键盘建全    机制匹配    佩带勋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堂测试题
  • 4.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的房价居高不下 , 中外年轻人作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据统计,英国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日本和德国为42岁,美国也达到30岁以上。然而,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面对此等现象,我们不禁为年轻人承载的房贷压力表示担忧。
    B: 瑞金专家中医科主任沈小衡提醒,对于摇摆不定的天气,很多家长宁可给孩子多穿点,也不愿让孩子冻着,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C: 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D: 中国的三鹿奶粉出事之后,70%的奶粉市场被国外的品牌占领,中国本土的只剩下了30%。其实外国品牌和中国品牌没有根本的质量差异,或者说质量上的差异是微乎其微 的。70%的市场让人家占领,这个问题就值得思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堂测试题
  • 5. 下列句中括号内的成语,不能用句后括号中的熟语替换的一项是(   )
    A: 情况十分紧急,险情就是命令,李刚(当机立断),顾不上向上级汇报,就跳进了汹涌的江水里。(不管三七二十一)
    B: 两个单位有点矛盾,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总这么(针锋相对)的,对哪方都没有好处。(针尖对麦芒)
    C: 办事情要有个轻重缓急,有的事虽然是好事,但是时机不对,只凭(一厢情愿),即使办成了,也会招来不少意见。(剃头挑子一头热)
    D: 张主任本以为问题不大,调解一下就可以解决了,谁知道他们两个(各执一词),怎么也谈不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堂测试题
  • 6.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栏(zhà)杜(zhuàn) 广(kè) 流水浅浅(jiān) 
    B: 集(shù) 汹(yǒnɡ) 贪(lán) 浩浩汤汤(shānɡ) 
    C: 挣(zhá) 怪(dàn) 称(bènɡ) 冥冥世界(mín) 
    D: 畏(xǐ) 消(hào) 养(juàn) 怏怏不乐(yān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堂测试题
  • 7. 对【端正好】一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揭露了元代严密的法网和封建吏治的黑暗残酷。
    B: “叫声屈动地惊天”结构上呼应题目“感天动地窦娥冤”,内容上说明冤屈之大。
    C: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暗示了本折戏中窦娥伏法,显示了窦娥拼死反抗的决心。
    D: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在结构上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也反映了窦娥的抗争精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4.1 窦娥冤(节选)——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 8. 同学们学习了戏剧单元,对“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窦娥、哈姆莱特”等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结合文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并写出理由,不超过100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6月第三次月考试卷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原 才

    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一有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必修四《窦娥冤》课时作业
  • 10. 某校文学社举办课文中“最美女性形象”评选活动,请向组委会写一段关于窦娥的推荐词。

    要求:①采用对偶句式。②语言准确、鲜明。③不超过35字。

    推荐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必修四《窦娥冤》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