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B: 朱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其《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C: 明代的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作品都给后代极大的影响。
    D: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选修《儒林外史》
  • 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C: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D: 《儒林外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它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合称为“晚晴四大谴责小说”。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选修《儒林外史》
  • 3. 阅读《儒林外史》部分目录,在横线上依次填入人名,正确的一项是(   )

    目录

    第三回       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疾终正寝

    第十九回       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第三十二回       平居豪举  娄焕文临去遗言

    A: 匡超人  严监生  杜少卿  周学道
    B: 周学道  严监生  杜少卿  匡超人
    C: 杜少卿  匡超人  周学道  严监生
    D: 周学道  严监生  匡超人  杜少卿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选修《儒林外史》
  • 4.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萧云仙道:“小弟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前日奉读老先生怀古佳作,所以特来拜谒。”(《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B: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C: 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我们明天早晨定会驾临府上聆教。”便转身向方老先生恭维,陪着一路出车站。(《围城》)
    D: 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承谬爱,何敢拂此盛情。”说着,便同士隐过这边书院中来。(《红楼梦》第一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选修《儒林外史》
  • 5.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智取生辰纲》——《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
    B: 《范进中举》——《儒林外史》——吴敬梓——明代
    C: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D: 《刘姥姥进大观园》——《红楼梦》——曹雪芹——清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选修《儒林外史》
  • 6.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代表作有被人们誉为新《儒林外史》的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B: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蔡文姬》等。
    C: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彷徨》中。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选修《儒林外史》
  • 7. 名著阅读。

    (阅·有知)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选修《儒林外史》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高考完,各高校晒出了今年录取通知书样本,各位考生、家长翘首以盼。其实,古代为激励士人勤奋努力并扩大科考影响,官府除张榜公布外,也制作了特别精美的“录取通知书”。古人曾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一种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这就是“泥金”。“泥金”手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高档装涂工艺,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将泥金涂饰在笺简上,用于进士及第时报喜,这就是“泥金帖子”。“泥金帖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唐代已出现。根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记载,朝廷会派人到进士及第的考生家中,传送泥金帖子,以此来报登科之喜。泥金帖子一直沿用到宋朝,如杨万里的《送族弟子西赴省》诗中“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

    唐朝稍后出现了“金花帖子”,也称为“榜帖”。根据宋代洪迈的《容斋续笔·金花帖子》记载,唐朝进士及第后,朝廷会发放素绫为轴贴上金花的“金花帖子”。到了宋朝,金花帖子仍是主要的录取通知书。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提到:国家初期,遵循唐朝惯例,对进士登第的考生,发放金花帖子。帖子是用当时泼洒金粉的顶级纸张制成,“长五寸许,间半之”。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这种金花帖子才是古人真正意义的科举录取通知书,是古代录取通知书中颇具价值的一个。不过这种通知书也只延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被朝廷取消了。

    明朝,考生的录取通知书被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则称为“喜报”。明人王世贞的《觚不觚录》中记载:考生考中乡试或者举子考中会试,郡县都一定会送上捷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送来的就是捷报,第三回写到: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进士及第的通知书,一般会写哪些内容呢?根据《容斋续笔·科举恩数》记载,北宋咸平元年孙仅的录取通知书是这样写的:先列出四位主考官,并请他们签上名字,标注上四个人的年龄、出生日期,祖先的名讳、父亲的名讳以及祖父母去世的日期:最后才写状元孙仅,他的个人信息和四位考官相同。宋朝州试的录取通知书则相对简单些,主要书写被录取学子的姓名、籍贯、三代姓名。明清时的录取通知书比较简单,直接写上考生的名次。如《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录取通知书这样写着: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查黄甲。明清时,捷报已有专用印版,印好后直接填上被录取学子的姓名、名次等。此外,古代录取通知书写好后,也要加盖录取的专用印章,称为“过朱”。

    古代送通知书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仪式,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通达学子家中,报喜人一般不少于三人,都骑上高头大马,高举彩旗、旌幌,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中榜者收到榜帖或喜报,一般会把它张贴在厅堂中最显眼的位置,以此光耀门庭。

    相较于古代,现代录取通知书内容比较简单。一般写的都是:某某同学被某某学校、某某学院、某某专业录取,并于某某日报到。基本上会通过邮局或快递公司,一一邮寄到考生的手中。近年来各大高校逐渐重视文化价值传递,录取通知书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创新和个性。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颇具创意。清华门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仅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也是清华大学的二校门。清华大学2018年以来的录取通知书将这一元素融入其中,其上有一个立体的“清华门”,它采用激光雕刻工艺,由30多件纸艺部件、上百个拼插结构手工拼接而成。2020年的清华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则采用横开本的形式,内页左侧为精美的插图页,以清华校色紫色为主色调,提取校河、荷塘、荷花等清华元素,与清华学堂、二校门、大礼堂、日晷,体育馆等系列标志性建筑相融合;内页右侧为录取通知文书,底纹由清华校花紫荆花造型组合排列形成。通知书整体的设计理念突出了清华校歌中“永木清华众秀钟”,展现了“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

    从古到今,录取通知书的意义,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通知消息的层面。送达通知书的仪式感所蕴含的对过去努力的肯定和对未来美好的希望,显示出更大的魅力。

    (节选自《录取通知书的进化史》)

    材料二:

    8月19日,三峡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动画版录取通知书发放。这是该校首次发放电子版录取通知书。

    据三峡大学招生及就业指导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子版的录取通知书不仅快速便捷,可以让学生及早感受到喜悦,更重要的是它上面有从高考报名系统导出的考生本人的电子照片,具有防顶替、防冒领的作用。新生可通过扫描关注“三峡大学招生及就业指导处”官方微信公众号,领取本人的专属录取通知书。通知书图片还可保存,并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让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

    其实,电子录取通知书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早在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就在高考录取工作中,创新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向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

    (摘编自《光明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选修《儒林外史》
  • 9. 读名著,写对联。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

    ①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

    下联:  

    ②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选修《儒林外史》
  • 10.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选修《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