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既然已,勿动勿虑
    B: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C: 不抑耗其实而已
    D: 他植者则不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连城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二)试卷
  • 2.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视驼所钟树,或移徙,无不活;
    B: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D: 余方心动欲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
  • 3. 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齐彭殇为妄作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大石侧立千尺

    ⑤不抑耗其实而已         ⑥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⑦
    D: ①⑤⑦⑧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
  •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祐八年五月)辛卯,御史董敦逸、黄庆基并罢。敦逸四状言苏辙,庆基三状言苏轼,谓轼昔为中书舍人 , 所行制词,指斥先帝,而辙相与表里以紊朝政。三省同进呈,吕大防奏曰:“敦逸、庆基言轼制词谤毁先帝,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以鞭挞四裔,而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时救改,盖事理当然耳。汉武帝好用兵,重敛伤民,昭帝嗣位 , 博采众议,多行寝罢;未有以为谤毁先帝者也。至如本朝真宗即位,弛放逋欠以厚民财;仁宗即位,罢修宫观以息民力;亦未闻当时士大夫有以为毁语先帝者。自元祐以来,言事官有所弹击,多以谤毁先帝为辞,非惟中伤善类,兼欲摇动朝廷,意极不善。若不禁止,久将为患。”苏辙因奏曰:“臣昨取兄轼所撰吕惠卿制观之,其言及先帝者,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 太皇太后曰:“先帝追悔往事,至于泣下。”大防曰:“闻永乐败后,先帝尝咎两府大臣略无一人能相劝谏。”于是斥敦逸、庆基为湖北、福建转运判官。苏轼以札子自辨:“臣区区之忠,盖自谓无负矣。今庆基乃反指以为诽谤,不亦矫诬之甚乎!臣恐阴中之害,渐不可长,非独为臣言也。”太皇太后令辙谕曰:“缘近来众人正相捃拾,且须省事。”轼曰:“昔东汉孔融,才疏意广,是以遭路粹之冤;西晋稽康,才多识寡,是以遇钟会之祸。臣人无二子之长而兼有古人之短,若非陛下至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则臣已下从二子游久矣,岂复有今日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二》)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辙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

    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矣。故宁委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别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如此,然后知吾用刑,而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赏,排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

    圣人不然,以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无刑,刑之而伤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赏,可以无赏,无赏而害于信。与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肤保其首领而无憾于其上?与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乐得为善之利而无望望不足之意?呜呼,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且彼君子之与之也,岂徒曰与之而已也,与之而遂因以之焉耳。故舍有罪而从无罪者,是以耻劝之也;去轻赏而就重赏者,是以义劝之也。盖欲其思得之也。故夫尧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无以见于民矣。

    (选自《苏辙集》)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高考真题】浙江新高考2022年语文真题试卷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子与人歌而善 , 必使反之 , 而后和之。(《论语·述而》)

    【注】①善:唱得好。②反之:再唱一遍。

    u6982u62ecu8bf4u660eu7b2cu4e00u5219u6750u6599u3001u7b2cu4e8cu5219u6750u6599u5185u6db5u7684u5171u6027u3002
    u5728u300au8bbau8bedu300bu7684u8bb0u8f7du4e2duff0cu5b54u5b50u7231u597du97f3u4e50uff0cu97f3u4e50u4feeu517bu5f88u9ad8uff0cu5982u7b2cu4e09u5219u6750u6599u3002u53e6u4e3eu4e00u4e2au6709u5173u5b54u5b50u4e0eu97f3u4e50u7684u4f8bu5b50u3002
    u5bf9u7b2cu4e09u5219u6750u6599u4e2du5b54u5b50u7684u505au6cd5u8fdbu884cu591au65b9u9762u89e3u8bfb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高考真题】浙江新高考2022年语文真题试卷
  • 7.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考真题】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全国甲卷)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刘宝楠《论语正义》)

    君子有过则谢以质 , 小人有过则谢以。(《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质:实际行动。

    u5b50u8d21u6240u8a00u201cu6587u72b9u8d28u4e5fu201du4e2du7684u201cu6587u201du662fu6307uff0cu201cu5c0fu4ebau6709u8fc7u5219u8c22u4ee5u6587u201du4e2du7684u201cu6587u201du662fu6307u3002
    u5173u4e8eu201cu8fc7u201duff0cu5b54u5b50u7559u4e0bu4e86u8bb8u591au540du8a00uff0cu8bd5u5199u51fau4e00u5219u3002
    u6839u636eu6750u6599uff0cu7b80u6790u541bu5b50u5e94u5982u4f55u9762u5bf9u8fc7u9519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2022届高考语文模拟金标卷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读通鉴论·叙论四

    王夫之

       治道之极致,上稽《尚书》,折以孔子之言,而蔑以尚矣。其枢,则君心之敬肆也;其戒,则怠荒刻霰,不及者倦,过者欲速也;其大用,用贤而兴教也;其施及于民,仁爱锡以极也。以治唐、虞,以治三代,以治秦、汉而下,迄至于今,无不可以此理推而行也;以理铨选①,以均赋役,以诘戎兵,以饬刑罚,以定典式,无不待此以得其宜也。至于设为规画,措之科条,《尚书》不言,孔子不言,岂遗其实而弗求详哉?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而未可概之今日者,君子不以立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可必之后日者,君子不以法。故封建、井田、朝会、征伐、建官、颁禄之制,《尚书》不言,孔子不言。岂德不如舜、禹、孔子者,而敢以记诵所得者断万世之大经乎?

    《夏书》有《禹贡》,实也,而系之以禹,则夏后一代之法,固不行于商、周;《周书》之有《周官》,实也,而系之以周,则成周一代之规,初不上于商、夏。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何以足,何以信,岂靳言哉?言所以足,而即启不足之阶;言所以信,而且致不信之咎也。

    孟子之言异是,何也?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与《尚书》、孔子之言背道而驰。勿暇论其存主之敬怠仁暴,而所行者,一令出而生民即趋入于死亡。三王之遗泽,存十一千百,而可以稍苏,则抑不能预谋汉、唐已后之天下,势异局迁,而通变以使民不倦者奚若。盖救焚拯溺,一时之所迫,于是有“徒善不足为政”之说,而未成乎郡县之天下,犹有可遵先王之理势,所繇与《尚书》、孔子之言异也。要非以参万世而咸可率繇②也。

    编中所论,推本得失之原,勉自竭以求合于圣治之本;而就事论法,因其时而酌其宜,即一代而各有弛张,均一事而互有伸诎,宁为无定之言,不敢执一以贼道。有自相跖盭④者矣,无强天下以必从其独见者也。若井田、封建、乡举、里选、寓兵于农、舍笞杖而行肉刑诸法,先儒有欲必行之者矣。袭《周官》之名迹而适以成乎狄道者宇文氏也据《禹贡》以导河而适以益其溃决者李仲昌也。尽破天下之成规,骇万物而从其记诵之所得,使为之,吾恶知其所终哉!

    (节选自《读通鉴论》)

    【注】①铨选:选才授官。②率繇:遵循,沿用。③诎:同“屈”。④蹠盭(zhí lì):乖舛,谬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2022届高考语文模拟金标卷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宰我问:“三年之丧,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2022届高考语文模拟金标卷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