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过秦论(中篇)

    (西汉)贾谊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 , 而饥者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梨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图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草,奋臂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政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注】①斐然,同“靡然”,随风而倒的样子。②元元之民:老百姓。③裋褐:粗布短衣,泛指很差的衣服。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2022届高考语文模拟金标卷试卷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材料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材料三:子张问崇德 , 子曰:“主忠信,徙义 , 崇德也。”(《论语·颜渊》)

    【注】①崇德: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②包咸注:“徙义,见义则徙意而从之。”

    u6750u6599u4e00u4e2du7684u201cu6587u201du610fu6307uff0cu6750u6599u4e8cu4e2du7684u201cu88abu53d1u5de6u887du201du610fu5473u7740u3002
    u6839u636eu4ee5u4e0au6750u6599uff0cu6982u62ecu5b54u5b50u5173u4e8eu201cu4fe1u201du7684u8bbau8ff0uff0cu5e76u4f5cu7b80u8981u8bc4u4ef7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彭尺木进士书

    袁枚

    来书教以禅学,引文文山诗语云云。似乎文山不遇楚黄道人,便不能了死生者。仆不以为然。古豪杰视死如归,不胜屈指,倘必待禅悟而后能死节,则佛未入中国时,当无龙逢、比干。居士之意,以为必通禅而后能了生死耳。殊不知从古来不能了生死者,莫如禅。夫有生有死,天之道也。生送死,人之道也。今舍其人道可知,而求诸天道之不可知,以为生本无生,死本无死,又以为生有所来,死有所往。此皆由于贪生畏死之一念萦结于胸而不释,夫然后画饼指梅,故反其词自解,此洪炉跃冶,庄子所谓不祥之金也。其于生死之道了乎否乎?子路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当时圣人若逆知后之人必有借生死以惑世者,故于子路之问,萌芽初发而折之。

    来书云:生死去来,不可置之度外。尤谬。天下事有不可不置之度内者,“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也。有不可不置之度外者,“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也。若以度外之事而度内求之,是即出位之思,妄之至也。

    虽然,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使佛果能出死入生,仆亦何妨援儒入墨。而无如二千年来凡所谓佛者率皆支离诞幻如捕风然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祷之而不应。如来、释迹与夏畦之庸鬼同一虚无,有异端之虚名,无异端之实效,以故智者不为也。试思居士参二十年,自谓深于彼法者矣。然而知生之所由来,能不生乎?知死之所由去,能不死乎?如仆者自暴自弃,甘心为门外人矣。然而不知生之所由来,便不生乎?不知死之所由去,便速死乎?生死去来,知之者与不知者无以异也,盍亦听其自生自死、自去自来而已矣。

    《易》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言乾坤有时而生死也。《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言陵谷有时而来去也。生死去来,天地不能自主,而况于人?居士宁静寡欲,有作圣基,惜于生死之际,未免有己之见存,致禅氏所诱。有所慕于彼者,无所得于此故也。独不见孟子之论生死乎?曰:“夭寿不 , 修身以俟之。”陶潜之论生死乎?曰:“浮沉大化中,不恋亦不惧。”士君子纵不能学孟子,亦当法渊明,奚必他适!

    昔曹操聘虞翻,翻笑曰:“孟德欲以盗贼馀赃污人耶?”居士招我之意有类孟德,故敢诵仲翔之语奉谢。

    【注解】①文文山:文天祥。彭尺木来信云:“昔文信公在燕狱时遇楚黄道人,受出世法,始得脱然于生死之际。”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原  道

    (唐代)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栗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注释:①煦煦:和蔼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②孑孑(jié):琐屑细小的样子。③六:指士、农、工、商,加上和尚、道士。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
  •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安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高考真题】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全国乙卷 )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过秦论(下)

    贾谊

    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修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注】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诸侯起于匹夫 , 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名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诛,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久。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注释】鉏(chú)耰(yōu)白梃(tīng):指农具。此处藉以形容武器之粗劣。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元年,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颣,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善则从之。德彝所言,臣诚心服。”上悦。夏五月,有上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愿陛下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不取也。”冬十二月,或告魏征私其亲戚,上使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臣愿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事有得失,无惜尽言。”上尝语及关中、山东人,意有同异。殿中侍御史张行成跪奏曰:“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有东西之异,恐示人以隘。”上善其言,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预议。贞观二年夏四月作《唐雅乐》上曰礼乐者盖圣人缘物以设教耳治之隆替岂由于此夫乐能感人故乐者闻之则喜忧者闻之则悲悲喜在人心非由乐也

    臣光曰:王者执五帝、三王之礼乐而施之世,后之人见其礼知其所履,闻其乐知其所乐,此非礼乐之功邪?谓乐无益于治乱,何异睹拳石而轻泰山乎?“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惜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 9.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属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己亥,制:“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颓,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夏五月,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裴寂尝闻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泽为群臣第一。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寂遂归蒲州。未几,又坐狂人信行言寂有天命,寂不以闻,当死。流静州。会山羌作乱,或言劫寂为主。上曰:“寂当死,我生之,必不然也。”俄闻寂率家僮破贼。上思其佐命之功,征入朝,会卒。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