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u77f3u4e4bu94ffu7136u6709u58f0u8005uff0cu6240u5728u7686u662fu4e5fuff0cu800cu6b64u72ecu4ee5u949fu540duff0cu4f55u54c9uff1fuff08u300au77f3u949fu5c71u8bb0u300buff09
    u6240u4ee5u6e38u76eeu9a8bu6000uff0cu8db3u4ee5u6781u89c6u542cu4e4bu5a31uff0cu4fe1u53efu4e50u4e5fuff01uff08u300au5170u4eadu96c6u5e8fu300buff09
    u81e3u6b32u5949u8bcfu5954u9a70uff0cu5219u5218u75c5u65e5u7b03uff0cu6b32u82dfu987au79c1u60c5uff0cu5219u544au8bc9u4e0du8bb8u3002uff08u300au9648u60c5u8868u300buff09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范增论

    苏轼

    ①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②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曰:‘知几其神乎!’《》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③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释】①卿子冠军:即宋义,为楚军统帅。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即后文的义帝。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20_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吕后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②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 , 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③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为韩报仇,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后十年,沛公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馀城。沛公欲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注】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 , 使人先行,为五万人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陷秦将。”秦将果叛,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北至蓝田,再战,秦兵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沛公入秦宫,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②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之 , 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烧栈道。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大事,当一面。”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燕、代、齐、赵。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③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节)

    【注释】贾竖:旧时对商人的贱称。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 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材料二

    ①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③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④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选自苏轼《教战守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②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③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④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⑤久之,魏相公叔尚主而害吴起。起惧诛,遂奔楚。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

    ⑥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起,并中王尸。既葬,肃王即位,使令尹尽诛为乱者,坐起夷宗者七十馀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7. 下面对教材中有关内容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言志”为主线,对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进行了简洁传神的描写,体现了孔子及四位弟子的各自不同的人生志向。
    B: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通过亲切生动的举例,浅显恰切的设喻,明确犀利的语言,围绕“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逐层展开,最终说动了齐宣王。
    C: 《庖丁解牛》中,庄子借助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梁惠王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才能达到“保身”“养生”的目的,得到梁惠王的称赞。
    D: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表现了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_____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_____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介退谓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孙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_____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知卿,以为卿_____知经术,不知经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选自张居正《通鉴直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9. 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牛何之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③构怨于诸侯  ④未之有也

     ⑤戍卒叫,函谷举  ⑥西取由余于戎       ⑦岁征民间     ⑧终必不蒙见察

     ⑨族秦者秦也      ⑩大王来何操        ⑪村中少年好事者

    A: ①②④⑩/③⑥⑦/⑤⑧/⑨⑪
    B: ①⑩/②③⑥/④⑤⑧/⑦/⑨⑪
    C: ①④⑩/②/③⑥/⑤⑧/⑦/⑨/⑪
    D: ①④⑩/②③⑥/⑤⑦⑧/⑨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幼颖悟,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

    ②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民数万人,集黄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众汹汹不肯还。天璋虑其生变,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国宝从之,遂以无事。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其贤,辟为宪使,声闻益著。

    ③大德四年,为工部主事。蔚州有刘帅者,豪夺民产,吏不敢决,省檄天璋往之。帅服,田竟归民。武宗时,迁宗正府郎中。尚书省立,迁刑部郎中。适盗贼充斥,时议犯者并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天璋曰:“赭衣塞路,秦弊也,尚足法耶?”丞相悟止。有告诸侯王谋不轨者,敕天璋讯正之,赏赉优渥。尚书省臣得罪,仁宗召天璋入见,时兴圣太后在座,帝指曰:“此不贪贿卜天璋也。”问今何官,天璋对曰:“臣待罪刑部郎中。”复问谁所荐者,对曰:“臣不才,误蒙用。”帝曰:“先朝以谢仲和为尚书,卿为郎中,皆朕荐也。汝宜奉职勿怠!”即中书刑部印章付之。既视事,入觐,赐酒隆福宫,及锦衣三袭。后被命治反狱,帝顾左右曰:“君璋,廉慎人也,必得其情。”

    ④皇庆初,天璋为归德府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升浙江廉访副使,到任阅月,以更田制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县争赂之,觊免谴。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得请而后赈,民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其临事无所顾虑若此。

    ⑤至顺二年卒,谥“正献”。

    (节选自《元史·卜天璋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