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思厥先祖父
    B: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而气候不齐
    D: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任丘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
  • 2. 下列加点词语,从词类活用角度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辞楼下殿,来于秦               ②李牧连

    ③鼎石                         ④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⑤燕赵之收藏                       ⑥既封郑

    ⑦无以,则乎                     ⑧后人哀之而不

    ⑨盖失强援,不能独               ⑩因人之力而

    A: ①④/②⑤/③⑧⑨/⑥⑦⑩
    B: ①⑤/②⑥⑦/③⑧/④⑨⑩
    C: ①⑥⑦/②⑤⑧/③⑨/④⑩
    D: ①⑥/②/③⑧/④⑦/⑤/⑨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任丘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 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恒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4. 文言文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祖)(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到)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辞,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诸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地名),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 , 甫上疏言:“罪细(小),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冠 , 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经历)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 , 好论天下大事,高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情不忘君,人皆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天水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李诩第二书

    (宋)欧阳修

    修白:前示书及《性诠》三篇,见吾子好学善辩,而文能尽其意之详。今世之言性者多矣,有所不及也,故思吾子究其说。

    修患世之学者多言性,故常为说曰:夫性,非学者之所急,而圣人之所罕言也。“六经”之所载,皆人事切于世者,是以言之甚详。至于性也,百不一二言之,或因言而及焉,非为性而言也,故虽言而不究。

    予之所谓不言者,非谓绝而无言,盖其言者鲜,而又不主于性而言也。《论语》所载七十二子之问于孔子者,未尝有问性者。孔子之告其弟子 , 凡数千言,其及于性者一言而已。

    《语》曰“性相近习相远”者,戒人慎所习而言也。《中庸》曰“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者,明性无常,必有以率之也。然终不言性果善果恶,但成人慎所习,而勤其所以率之者尔。予曰因言以及之而不究也。

    修少好学,知学之难。凡所谓“六经”之所载、七十二子之所问者,学之终身,有不能达者矣;于其所达,行之终身,有不能至者矣。以予之汲汲于此而不暇乎其他,因以知七十二子亦以是汲汲而不暇也,又以知圣人所以教人世,亦皇皇而不暇也。今之学者,于古圣贤所皇皇汲汲者学之行之,或未至其一二,而好为性说,以穷圣贤之所罕言而不究者,执后儒之偏说,事无用之空言,此予之所不暇也。

    或有问曰:“性果不足学乎? ”予曰:性者,与身俱生而人之所皆有也。为君子者,修身治人而已,性之善恶不必究也。使性果善邪,身不可以不修,人不可以不治;使性果恶邪,身不可以不修,人不可以不治。不修其身,虽君子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故为君子者,以修身治人为急,而不穷性以为言。

    或又问曰:“然则三子言性,过欤?”曰:不过也。“其不同何也?”曰:始异而终同也。使孟子曰人性善矣,遂息而不教,则是过也;使荀子曰人性恶矣,遂弃而不教,则是过也;使扬子曰人性混矣,遂而不教,则是过也。然三子者或身奔走诸侯以行其道或著书累千万言以告于后世未尝不区区以仁义礼乐为急盖其意以谓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勒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混者驱而率之,则可使去愚而就善也。其说与《语》之“性近习远”、《中庸》之“有以率之”皆合。夫三子者,推其言则殊,察其用心则一,故予以为推其言不过始异而终同也。予之所说如此,吾子其择焉。

    (本文有删改)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

    u201cu5317u8fb0u201du201cu4f17u661fu201du5206u522bu6bd4u55bbu3001u3002
    u7efcu5408u4e0au8ff0u6750u6599uff0cu8c08u8c08u4f60u5bf9u5112u5bb6u7684u201cu65e0u4e3au800cu6cbbu201du7684u7406u89e3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神宗在颖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 , 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0-2021学年下学期语文高三联考试卷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 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想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节)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南通、徐州、泰州等七市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一模)试卷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弃疾,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授承务郎,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 , 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检测试卷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秉忠,字仲晦。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 , 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 , 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 , 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至元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邠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

    (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1年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能力测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