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测定物体的质量有多种方法。某同学利用下面方法间接测量物体质量M,装置如图甲所示:一根轻绳跨过轻质定滑轮与两个相同的重物PQ相连,重物P、Q的质量均为m=500g,在重物Q的下面通过轻质挂钩悬挂待测物块Z,重物P的下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9.8m/s2

    某次实验中,先接通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再由静止释放系统,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系统运动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忽略各类阻力,求出物块Z质量的理论值为M理论=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实际情况下,由于存在空气阻力及摩擦阻力,则物块Z的实际质量M实际M理论(选填“>”或“<”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2.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

    图片_x0020_100015

    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合外力F的关系应用了法的科学方法;
    若该同学准备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关系,他先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由于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为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该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他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他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a、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

    b、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图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若出现如图乙所示图像的原因可能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3.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得到一条清晰纸带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为尽量减小测量长度时的误差,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依此标记为A、B、C、D、E,并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各计数点与第一个计数点A之间的距离,其中S1=4.05cm,S2=8.73cm、S3=14.04cm、S4=19.99cm,则打D点时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为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片_x0020_178524714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试卷
  • 4.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中:
    操作步骤中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_______。
    某同学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 02s打一个点,该同学选择了A、B、C、D、E、F、G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测得相邻计数点间距离为 s1=3.59cm,s2=4.41cm,s3=5.22cm,s4=6.04cm, s5=6.85cm,s6=7.68 cm

    图片_x0020_100014

    (a)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b)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5. 某同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安装好装置后进行实验,得到了小车加速过程的纸带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812788401

    该同学实验过程中纸带的(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关于接通电源和放手让小车运动的先后顺序,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
    该实验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图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测得x1=6.96cm、x2=7.60cm、x3=8.26cm、x4=8.91cm、x5=9.58cm、x6=10.20cm。则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6. 如图甲所示,某实验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有: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线、托盘、砝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等。

    图片_x0020_100022

    小组中两位同学纸带的不同穿法如图乙所示,你认为(选填“ ”或“ ”)的效果更好;
    安装好所需的器材后准备进行实验,下面操作必要的是_______;
    从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丙所示, 为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电源频率为

    图片_x0020_100023 根据以上信息求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用 表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7. 某小组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在打好的纸带上每5个点标记一个计数点,标记结果如图所示A、B、C、D为连续选择的计数点,其位置分别为20.0mm、34.0mm、53.0mm和77.0mm。则:

    图中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s;
    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重庆市2021届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试卷
  • 8.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图乙为所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在纸带上每隔1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打下计数点2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计算式为v2
    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云南省玉溪市2021届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9.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铁架台竖直放置,上端固定电磁铁M,A、B为位置可调节的光电门,均与数字计时器N相连。

    实验步骤如下:

    ①接通M的开关,吸住小球;

    ②将A固定在小球下方某一位置,调节B的位置并固定,测出A和B之间的距离h1

    ③断开M的开关,小球自由下落,记录小球从A到B的时间,重复测量3次对应于h1的时间,平均值为t1

    ④保持A位置不变而改变B的位置并固定,测出A和B之间的距离h2 , 重复测量3次对应于h2的时间,平均值为t2

    完成下列问题:

    本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电源电磁铁、光电门、数字计时器,小球和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重力加速度大小可表示为g=(用h1、t1、h2、t2表示)。
    另一组同学也利用该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如果实验过程中保持B的位置不变而改变A的位置,那么该组同学(填“能”或“不能”)正确测得重力加速度。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物理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试卷
  • 10. 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把左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载有砝码的木块右端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左端连接细线,细线绕过定滑轮挂有槽码,木块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通过纸带测量木块的加速度,并测出木块与砝码的总质量M,槽码的总质量m,计算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f。改变M和m进行多次实验。

    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

    ①释放木块

    ②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③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④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⑤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固定在木块上

    实验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则木块的加速度为m/s2

    甲同学测得的数据见下表。

    M/kg

    0.700

    0.600

    0.500

    0.400

    0.300

    f/N

    2.48

    2.18

    1.80

    1.50

    1.16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f-M图像;

    已知重力加速度g=9.80m/s2 , 可求得该木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 =
    乙同学用(3)问表中的数据逐一计算出每次测量的 值,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他发现该值比甲同学在(4)问中得出的 值大。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结果更准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2021届新高考物理适应性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