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B: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C: 战斗机战斗前抛弃副油箱,是为了增大战斗机的惯性
    D: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只有始终保持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滑动,速度较大时停下来的时间较长,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
    B: 各种小型车辆乘员(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避免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C: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这说明箭的惯性减小了
    D: 在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是长度、力、时间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 3.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图片_x0020_681309853

    A: 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B: 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 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 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 4.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B: 出膛的炮弹是靠惯性飞向远处的
    C: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D: 只有匀速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加速或减速运动的物体都没有惯性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 5. 本组照片记录了一名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较深的水坑而倒地的过程.下面是从物理的角度去解释此情境的,其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这是因为水坑里的水对自行车前轮的阻力太大,而使人和车一起倒地的
    B: 骑车人与自行车原来处于运动状态,车前轮陷入水坑后前轮立刻静止,但人与车的后半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因此摔倒
    C: 因为自行车的前轮陷入水坑后,自行车还能加速运动,所以人和车一起倒地了
    D: 因为自行车的前轮陷入水坑后,自行车的惯性立即消失,而人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故人向原来的运动方向倒下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 6. 伽利略对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下图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_x0000_i1133

    A: 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
    B: 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速度更容易测量
    C: 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时间更容易测量
    D: 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 7. 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B: 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变小了
    C: 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
    D: 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 8.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大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观察,直接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即“重快轻慢”。由于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且该结论符合生活经验,这种论断流传了近2000年。16世纪,意大利的科学家用佯谬的方法巧妙地推翻了这种观点。他大胆的猜测:下落物体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增加的,即测瞬时速度v与时间t成正比,但物体下落很快,很难测定不同位移的时间,为了减缓物体下落速度,他设计了著名的“冲淡重力”的斜面实验: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他手稿中记录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其中有一组如下表:

    图片_x0020_100010

    时间单位(t)

    1

    2

    3

    4

    5

    6

    7

    8

    距离单位(x)

    32

    130

    298

    526

    824

    1192

    1600

    2104

    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x与t的关系是=常数

    他用斜面实验验证了后,怎样说明落体运动也符合这个规律呢?他做了合理外推:随着斜面倾角的增大,常数的数值在增大。当θ=900时,即物体竖直下落时,这个关系也应该成立,这时的数值最大。在自由落体中的这个数值在后来叫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二次质量调研试卷
  • 9. 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
    A: 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 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 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 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
  • 10. 如图,一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某一时刻从车子顶上滴下一水滴。若水滴下落前后小车加速度a保持不变,则水滴在车厢地板上的落点(   )

    图片_x0020_100002

    A: 恰好在正下方的P点
    B: 在P点右方
    C: 在P点左方
    D: 与a的大小有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