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溶液中的NaCl和Na2SO4 , 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X最好是(填化学式),检验X是否加入过量的方法
    写出步骤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填化学式)杂质;为了除这个杂质,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过量的,之后若要获得纯固体NaNO3 , 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填操作名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c 40
  • 2. 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溶液中的NaCl和Na2SO4 , 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
    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填操作名称).
    下列是某学生设计NaCl、Na2SO4、NaNO3混合物中Cl、SO42的检验步骤请根据内容填空:

    ①首先检验离子,应先加入过量的,检验是否加入过量的方法

    ②将所得混合物(填操作名称),然后在溶液中加入试剂检验另一离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c 40
  • 3. 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某含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烟气可净化制酸,该酸可用于后续的操作.
    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其作用是
    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Pb﹣Ag合金惰性电极,阳极逸出的气是
    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该炼锌工艺过程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c 40
  • 4. 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某硫化锌精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烟气可净化制酸,该酸可用于后续的操作.
    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其作用是
    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Pb﹣Ag合金惰性电极,阳极逸出的气是
    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硫化锌精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可慢慢地转变为铜蓝(CuS).请用简短的语言解释该反应发生的原理
    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该炼锌工艺过程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c 40
  • 5. 研究人员利用SiCl4水解生成的盐酸和钡矿粉(主要成份为BaCO3 , 且含有铁、镁等离子)制备BaCl2•2H2O,工艺流程如下:

    己知:常温下Fe3+、Mg2+完全沉淀的pH分别是:3.4、12.4.

    SiCl4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加钡矿粉调节pH=7的作用是
    加20% NaOH调节pH=12.5,得到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
    BaCl2滤液经、过滤、洗涤,再经真空干燥后得到BaCl2•2H2O.
    10吨含78.8%BaC03的钡矿粉理论上最多能生成BaCl2•2H20 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c 40
  • 6. 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方案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设备①进行的是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这一步操作所用的仪器是
    设备②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在设备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设备③进入设备④的物质B是
    在设备④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产物是、NaOH和水,可通过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分离产物;
    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c 40
  • 7. 欲配制浓度为1.00mol/L的氯化钠溶液100mL,用不到的仪器是(   )
    A: 100mL容量瓶
    B: 分液漏斗
    C: 玻璃棒
    D: 胶头滴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a 40
  • 8. 工业上常用铬铁矿(有效成份为FeO•Cr2O3 , 主要杂质为SiO2、Al2O3)为原料生产重铬酸钾(K2Cr2O7),实验室模拟工业法用铬铁矿制重铬酸钾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涉及的主要反应是:6FeO•Cr2O3+24NaOH+7KClO3 12Na2CrO4+3Fe2O3+7KCl+12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⑤中溶液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是
    步骤③被沉淀的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在反应器①中,二氧化硅与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烟道气中的CO2可与H2合成甲醇.CH3OH、H2的燃烧热分别为:△H=﹣725.5kJ/mol、△H=﹣285.8kJ/mol,写出工业上以CO2、H2合成CH3OH的热化学方程式:
    2011年云南曲靖的铬污染事件,说明含铬废渣(废水)的随意排放对人类生存环境有极大的危害.电解法是处理铬污染的一种方法,金属铁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含Cr2O72的酸性废水,一段时间后产生Fe(OH)3和Cr(OH)3沉淀.

    ①写出电解法处理废水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已知Cr(OH)3的Ksp=6.3×10﹣31 , 若地表水铬含量最高限值是0.1mg/L,要使溶液中c(Cr3+)降到符合地表水限值,须调节溶液的c(OH)≥;mol/L(只写计算表达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e 40
  • 9. 人造金刚石酸洗废液中含有大量的Ni2+、Mn2+、Co2+等离子.某厂技术人员设计了如下方案,使上述离子的浓度降低到排放标准,且得到了纯度较高的镍粉.

    Ⅰ.废液组成:

    金属元素

    Ni

    Mn

    Co

    Fe

    Cu

    Zn

    浓度(g•L﹣1

    45

    15

    7.5

    ≤0.1

    ≤0.05

    ≤0.05

    Ⅱ.处理方案:

    步骤1:调节pH:向强酸性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到2.

    此步骤中工业上不直接使用饱和Na2CO3溶液来调节溶液的pH的原因可能是

    步骤2:除去Mn2+、Co2+离子:在搅拌下加入适量饱和Na2CO3溶液和NaClO溶液并控制pH≤3.5,过滤.

    ①Mn2+反应生成MnO2同时放出CO2 , 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Co2+反应生成Co(OH)3沉淀同时放出CO2 , 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i2+可反应生成Ni(OH)3沉淀,Co2+可使Ni(OH)3转化为Co(OH)3沉淀,写出Ni(OH)3转化为Co(OH)3的离子方程式:

    ③此步骤中必须控制好NaClO溶液的用量,其原因可能是

    步骤3:回收镍

    以铅片为阳极,镍铬钛不锈钢片为阴极,电解步骤2中所得滤液,在阴极得到镍

    粉.电解过程中电流效率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pH较低时,电流效率低的原因可能是:

    ②电解的最佳pH范围是:(填序号).

    A.3.0~3.5    B.3.5~4.0

    C.4.0~4.5    D.4.5~5.0.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e 40
  • 10. 工业上常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取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反应原理】

    【物质性质】

    试剂

    沸点(℃)

    溶解度

    化学性质

    水杨酸

    211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乙酸酐

    139

    在水中逐渐分解

    乙酰水杨酸

    微溶于水

    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水溶性盐

    【实验流程】

    物质制备:向125mL的锥形瓶中依次加入4g水杨酸、10mL乙酸酐(密度为1.08g/mL)、0.5mL浓硫酸,振荡锥形瓶至水杨酸全部溶解,在85℃~90℃条件下,用热水浴加热5~10min.

    ①加入水杨酸、乙酸酐后,需缓慢滴加浓硫酸,否则产率会大大降低,其原因是

    ②控制反应温度85℃~90℃的原因

    产品结晶:取出锥形瓶,加入50mL蒸馏水冷却.待晶体完全析出后用布氏漏斗抽滤,再洗涤晶体,抽干.简要叙述如何洗涤布氏漏斗中的晶体?
    产品提纯:将粗产品转移至150mL烧杯中,向其中慢慢加入试剂X并不断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进一步提纯最终获得乙酰水杨酸3.6g.

    ①试剂X为

    ②实验中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已知: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38和180).

    纯度检验:取少许产品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加入1~2滴FeCl3溶液,溶液呈浅紫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