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罗马共和国公民看来:个人的德行、家族的利益必须与国家的荣誉取得一致……人生成功的标志是“职务、声望、美德、荣誉和与生俱有的天才”;如果个人的行为没能导致公共的成就,那么这种行为就只是恶行而不是善行。由此可见(    )
    A: 罗马人的思想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B: 崇尚成功与天才是罗马公民的特点
    C: 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罗马的政治思想
    D: 罗马人将政治行为与道德紧密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考试
  • 2. “      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材料空格处应填入(   )
    A: 公民法
    B: 万民法
    C: 自然法
    D: 习惯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3. 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
    A: 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B: 罗马的法律体系具备资产阶级法律的性质
    C: 罗马法在罗马帝国建立后开始形成
    D: 罗马法削弱了罗马的共和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4. 据史料记载:“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罗马法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这使得罗马帝国(   )
    A: 通过习惯法保护外邦人的利益
    B: 将习惯法完善为成文法
    C: 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 将万民法上升为自然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在古罗马法中渗透着一些自然法思想,如理性、证据、公正、平等、自由等。下列可以作为该观点证据的是(    )
    A: 《十二铜表法》“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B: 《民法大全》“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C: 《十二铜表法》“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D: 《民法大全》“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
  • 6. 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被判有罪。当时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是(   )
    A: 《十二铜表法》 
    B: 习惯法
    C: 《民法大全》
    D: 《公民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材料一:《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

    《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以及其他法学家弗洛伦丁和马其安的同名著作。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法学阶梯》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又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

    材料二:中国古代在自然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现今中国民法,是清朝末期从外国继受而来。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1907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颂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法精神并归纳中国制定民法典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颍上三校联考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古罗马时代,精通民法是罗马市民获得荣誉的途径,学识渊博的法务官起草拟定喻令和诏书,法律的解释所产生的疑点需要等待法学家一言而决。这反映了古罗马(   )
    A: 法律内容的随意性
    B: 法律活动具有专业性
    C: 对法学理论的轻视
    D: 万民法替代了公民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是以私法为核心内容的,其第四表家父权、第五表继承与监护、第六表所有权及占有、第七表房屋及土地以及散见于其他表中的一些规范,都是对于反映简单商品经济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它保有原始公社的遗俗,如死者没有遗嘱,又没有继承人,则财产归属父系的最近亲属继承。又如,故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时,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第八表);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

    ——摘编自杨光《科举考试拯救了中国》

    材料二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帝授予被征服地臣民市民资格,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外来自由人都获得罗马市民权之后,才逐渐取消了对罗马市民法主体的限制。罗马法的主体之所以如此狭隘,是与罗马早期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摘编自谭建华《试论罗马法形式主义的演变》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体现的法制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适用主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体现的精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0.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严惩,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体现了条文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
    B: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
    C: 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
    D: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