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人认为,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至于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 可以免予酷刑。由此可知,罗马法(   )
    A: 司法过程彰显人文情怀
    B: 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C: 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D: 立法内容与时俱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豫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2. 进入罗马帝国时期,“皇帝自己可以制定法律;这就是说,法律再也不必在公民大会制定”。“君主所悦者即具有法律效力”,这是帝国拥护者中意的箴言。材料主要说明罗马法(   )
    A: 主要维护贵族政治经济利益
    B: 成为皇帝维护个人专制工具
    C: 立法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D: 雅典民主制是一种精英政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豫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3. 公元前4世纪时期的罗马,市民法(也称公民法)占统治地位,而且就整个罗马私法而言,市民法是早斯不成熟的一部分法律。这种不成熟主要表现为(   )
    A: 法律适用的主体范围相对较小
    B: 仍然以习惯法为主要表现形式
    C: 不符合当时罗马帝国扩张需要
    D: 只在西罗马帝国范围内被使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豫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肘期,御史大夫既是御史府的最高长官,又领副丞相之职,在隶属关系上受制于丞相。自魏晋始,御史台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组织不断健全。政府对官吏的监督与惩戒构成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清代的《钦定台规》可谓历代监察法规的集大成之作,规制内容极严密。由于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官之率”,历代有作为的君主对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都给予高 度重视,并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制度。古代监察制度是政治法律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统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为后世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到前1世纪)的监察体制可分为三部分。一是设立专门的监察官。起初只限贵族担任,公元前339年法律规定两个监察官必须有一人为平民。其职务从最初的调查户口、认定人民的身份扩大到编制户籍、清查奴仆和财产的数目、督察社会风气等方画。二是国民大会。国民大会由罗马具有公民资格的人组成,其职权是选举执政官和监察官,履行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职能。是元老院。元老院作为国家咨议机关,实际上握有国家最高的军事领导权、外交权、对宗教事务的监督权以及种种财产和财政的管理权等行政权,但也同时行使相当大的监察权,主要通过受理公民控告官员勒索案及对此进行审判而体现出来。

    ——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罗马监察体制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监察体制形成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豫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5. 罗马公民法规定,普通平民立遗嘱需五个证人和司秤在场。《查士丁尼法典》规定,私式遗嘱确立过程中,立遗嘱者必须邀请七名证人到场证明其遗嘱行为。盲人遗嘱邀请七名证人到场外,遗嘱需由一名公证人代作笔录并当众宣读、签名盖印。据此可知(   )
    A: 罗马法的形式主义不断强化
    B: 必要的形式有助于减少纠纷
    C: 罗马法在变通中更具灵活性
    D: 罗马法侧重维护贵族的利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豫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6.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原所有者为其真正所有者。这一规定出现的背景是(   )
    A: 自然法的理念被日益认可
    B: 平等公正的社会风气形成
    C: 罗马由共和国过渡到帝国
    D: 诚信未从道德过渡到法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豫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7.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据此可知,罗马法(   )
    A: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 体系十分完备
    C: 具有一定理性色彩
    D: 注重审判程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豫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8. 罗马法中有一案例:“一个人在自己的地里焚烧庄稼收割后的余茬,火势加大而蔓延开来,烧毁了别人的谷物或葡萄树,如果他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个放任损害发生的人一样地被认为犯有过失而承担责任。”此案例说明,在古代罗马(    )
    A: 严禁人们破坏农业生产
    B: 注重规范人们社会行为
    C: 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D: 保护环境已走向法制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十所名校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尖子生第一次联考试卷
  • 9.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这主要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
    A: 掺杂着原始的古老习俗
    B: 为古罗马奠定政治法律哲学基础
    C: 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D: 适应罗马帝国时期新的发展要求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2019年6月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