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罗马市民法最早的“要式契约”是债务口约,具有以下特点:固定的套语、完全以口头方式进行、提问和回答必须是连续的,“郑重的仪式才能使当事人双方的合意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其法律效力是严厉的、可怕的。罗马法这一特征在当时利于(    )
    A: 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B: 以法律方式推进民主政治发展
    C: 推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 增强市民法的有效性和约束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黄石、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3月联合考试试卷
  • 2. 下面是《十二铜表法》主要内容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    )

    A: 利于调解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B: 对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抵制
    C: 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有力工具
    D: 成为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九师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2月质量检测试卷
  • 3. 据《学说汇纂》记载,两辆满载货物的骡车一前一后在爬坡,为减轻骡子负担,两名车夫在第一辆车后推车。此时,前面的车开始滑退,在两车之间的车夫从中间跳出之后,后车被前车撞上并碾过一个奴隶。根据法律规定,对骡子的主人可以不发生诉讼,而对车夫则可依法起诉。这反映罗马法(    )
    A: 注重程序合法
    B: 保护私有财产
    C: 主张过失担责
    D: 强调法律公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七次模拟考试试卷
  • 4. 为保障财物的流转,罗马法中先后出现了口头契约与诺成契约。口头契约指当事人用特定的语言经问、答而订立的契约,如在仪式或言辞上稍有差错,契约便不成立。诺成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这一转变(    )
    A: 有效避免了交易的欺诈
    B: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推动罗马法学高度成熟
    D: 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特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贺州市,崇左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联合调研考试试卷
  • 5. 《十二铜表法》规定:“杀人者处于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祭神,以代本人”;“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这规定(    )
    A: 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B: 体现加害与过失责任并存原则
    C: 消除了氏族社会习俗的影响
    D: 维护了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卷
  • 6. 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开始出现私人法律学校。到公元2世纪末,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普遍存在。这些法律学校主要培养贵族子弟,以使其在行政和法律职业方面谋取职位。这一状况反映出,罗马法(    )
    A: 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B: 不过是维护奴隶制度的工具
    C: 具有深厚的阶级色彩
    D: 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考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周初,周公旦鉴于商朝失德亡国,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明德慎罚等主张,强调“明德”、“敬德”、“成德”作为施政的理论基础和以德化民的具体措施。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并将这种本用关系提升到与自然现象“昏晓阳秋”一样永恒而不变。明太祖在《大明律》成时,特别宣誓臣民“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据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应宣誓充作‘牺牲’,奉献于神”。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处死以祭谷神。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不发达的状况深刻地影响了古罗马刑法中公犯与私犯的规定,以至造成两者的失衡。

    ——据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评价与影响》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定远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艺术班)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8. 某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天主教会所推崇的经院哲学统一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其中就有英国的经验论唯物主义。该学者意在强调文艺复兴运动(    )
    A: 否定了基督教理论的合理性
    B: 对英国哲学的影响最为深刻
    C: 使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高潮
    D: 冲击了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监测试卷
  • 9. 公元前367年和公元前242年,罗马相继设立了内、外务大法官,处理罗马市民相互间、外国人相互间以及市民和外国人间的民事纠纷。这可以说明罗马法(    )
    A: 凸显了重实际的求实精神
    B: 在公法理论上略有欠缺
    C: 形成以民法为核心的体系
    D: 重视维护帝国社会稳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监测试卷
  • 10. 在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31~公元前14年),罗马统治者授予若干法学家公开解答法律的特权,他们的意见一致时,便发生法律效力;纵使互有分歧,皇帝也责令裁判官尊重他们的意见参酌判案。这表明()
    A: 法学家的意见能影响司法判决
    B: 法学家是为统治者效劳的工具
    C: 法学家的法律地位高于统治者
    D: 法治是罗马统治者的治国传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荆门市2019届高三历史元月调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