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公元前3世纪前后,罗马法发展到万民法阶段,而同时期的汉代法律“夷三族是最高刑罚,晁错、李陵被诛之时,其父母妻儿同时被杀”。这种做法违背了罗马法的(    )
    A: 自然法中公正合理原则
    B: 万民法中人人平等原则
    C: 法律至上不告不理原则
    D: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2. 古罗马法学家的学说是构成罗马法律制度的基石之一,法学家以他们的学术权威和皇帝所授予的解答问题的权利,通过讨论问题,对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准确解决方案。这反映出古罗马(    )
    A: 法律创制的过程蕴含理性精神
    B: 立法机构主要由法学家构成
    C: 贵族垄断立法并随意曲解法律
    D: 学者享有等同法官的司法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考试试卷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溢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钢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咕代史编》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生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阜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4. 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帝国版图扩张所带来的各种矛盾纠纷。罗马法的发展变化本质上是为了(    )
    A: 扩张帝国版图
    B: 促进社会和谐
    C: 维护平民的利益
    D: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5.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因此,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比如通过书信或传信人”。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
    A: 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
    B: 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C: 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 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6. “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不可磨灭的烙印”突出表现在(    )
    A: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 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
    C: 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
    D: 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过逐渐出现的一些变化,促使贵族在城市政治生活中向平民做些让步,当然这种让步也是审慎的。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法

    ——这大概是刻在12块青铜牌上的法规,竖立在广场上——就表现出一种新的精神。——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二:

    时间国家法律文件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1787年美国《1878年宪法》

    1875年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中的历史地位。并分析说明它“新的精神”。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8. 下列有关罗马人的法律,只限于法律观念层面的是(    )
    A: 自然法
    B: 公民法
    C: 《十二铜表法》
    D: 万民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9. 罗马法是奴隶制国家时期的法律,但“在一个长达一千多年的奴隶制社会中,生成了商品生产社会第一个较完备的法律。显而易见,这样一个法律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全不相吻合。是一种与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本质完全不同的法律。对于罗马社会,至少是对于罗马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来说,罗马法其实是一种完全异质的法律。是一种非社会本质的法律。(选自江平《罗马法基础》)下列能够解释这种现象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
    A: 罗马法学家对法律制度研究的贡献
    B: 罗马社会农商并行发展的双重经济
    C: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
    D: 罗马周边国家既有法律制度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长丰县朱巷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考试试卷
  • 10. 西塞罗:“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我说的这个人就是凯厄斯·弗里斯(行省总督)。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证据,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西塞罗是罗马帝国的法官

    ②西塞罗认为罗马的法律体系应进一步完备

    ③司法公正是法学进步的重要表现

    ④体现了追求人人生而平等的法律思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