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如表是《十二铜表法》的目录,由此可见它的特点是(    )

    第一表

    第二表

    第三表

    第四表

    第五表

    第六表

    第七表

    第八表

    第九表

    第十表

    第十一表

    第十二表

    传唤

    审理

    执行

    家长权

    继承和监护

    所有权和占有

    土地和房屋

    私犯

    公法

    宗教法

    补充条例

    补充条例

    A: 维护罗马居民的合法权益
    B: 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C: 体现了罗马法律的成熟和完善
    D: 重视诉讼程序、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2.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    )

    A: 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
    B: 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C: 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
    D: 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钦州市灵山县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 3. 德国法学家胡果1805年依据罗马法已经阐明的权利主体和各种“适法行为”的必备条件、原则概括出法律行为的概念,这成为现代民法学最追遵循的概念。据此可知(    )
    A: 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主体内容
    B: 罗马法中的民法仍被应用
    C: 罗马法中部分理念得以传承
    D: 现代民法完全源于罗马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漯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即保护人为被保护人进行诉讼代理,这一制度后来发展为(    )
    A: 陪审制度
    B: 审训制度
    C: 律师制度
    D: 诉讼制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锁定)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补考历史试题 17
  • 5. 《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    )
    A: 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 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C: 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D: 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诗人爱伦·坡曾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代罗马国家的最伟大之处在于(     )
    A: 民主政治的发达
    B: 哲学思想的深奥
    C: 建筑风格的独特
    D: 法律体系的相对完备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
    A: 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B: 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C: 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D: 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致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上述材料表明(    )

    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罗马法主要调整人际关系
    D: 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9. 罗马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时,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的法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切实可行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由此形成了万民法的概念。这反映了(    )

    A: 万民法逐步取代公民法
    B: 万民法出现于帝国时期
    C: 罗马公民范围不断扩大
    D: 万民法具有灵活性特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0.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罗马法的代表法典,其内容集中在私法上,基本上分为五个部分:人、物、对物权、对人权(即债、契约等)以及民事诉讼,详细地规定了各种权限和商品交换的法律关系问题。这体现了此法(    )

    A: 注意调解居民关系
    B: 立法形式灵活简便
    C: 注重实际应用
    D: 推崇公平公正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锁定)2017届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周考文综历史试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