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714年,德意志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继承英国王位,英国进入汉诺威王朝时期。1914年,英国朝野反德情绪激昂,迫使汉诺威王朝更名为温莎王朝。下列对这段英国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

    ①乔治一世的继位符合《王位继承法》

    ②乔治一世在位时国王已“统而不治”

    ③汉诺威王朝时期英国逐步成为世界霸主

    ④王室的更名和英德矛盾激化有关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治理理念起源早.《礼记》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随着商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地突显出来。到了汉代,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汉律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与盗同法”。唐代是食品安全管理关键期:与食品安全法规建设的同时,唐朝在宫廷中设置尚食局和太官署,专门负责掌管膳食安全,同时在民间设立行会进行管理,行会的管理纳入到官员考核范畴。在此期间药食同源理念得到较大发展,并涌现出一批药学著作。例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北宋对食品安全的治理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对违法乱纪者实行“重刑”。清朝法律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从对人的处罚转移到问题食品上,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抽检制度。

    ——摘编自赵向豪等《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历史追溯与反思》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中期,《柳叶刀》杂志对食品质量卫生调查报告,引起英国舆论界的空前支持和响应。在此情况下,英国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掺假问题,并在1860年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授权地方当局成立“公共分析师”.但是“没有建立中央机关,确保食品安全的责任完全是地方性和可选性的”。1875年英国最终通过《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扩大了地方委员会权力,增加分析师人数,最重要是扩大中央控制权力。此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地方政府委员会终于成为主管英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机构。在该机构的努力下,到20世纪初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初步完善。

    ——摘编自魏秀丽《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历史考查》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异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60年英国《食品掺假法》的背景。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外国食品安全的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汉朝以前,三公的办公场所称为“府”,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到了汉成帝时,开始了机构改革,三公行政级别平行,联合执政,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在三公之下,又设置了太常等九个“卿级”官员,卿的办公场所称为“寺”。“九寺”是汉代的九大部委,综合了现今国务院各个部委。九寺中的太常寺,相当于现代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气象局。一直到明清时期,也都有不断的机构改革。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创设“四辅官”,几个人共同为皇帝出谋划策,延续到了清朝。

    ——《中国古代历次机构改革》

    材料二  亨利八世从1519年起,连续八次、历时七年,以宗教改革为主题召开议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案,使英国摆脱了教皇的神权控制,成为完全的民族国家,直接推动了国家机构改革。都铎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英王、立法机关——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它们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都铎君主审时度势,提高议会地位;改组政府机构,成立法庭专司审判,明确国家机构各机关职责。

    ——《都铎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的变革》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机构改革的差异。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机构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据记载,英王乔治二世12次离开英国去汉诺威,每逢前往故国,总要指定王后凯瑟琳摄政,而谦卑恭顺的沃波尔则成了王后理想的股肱之臣,许多重要事宜,王后悉凭他做主处理。英国国王的做法(   )
    A: 破坏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
    B: 加强了英国王后的立法权
    C: 削弱了英国首相的行政权
    D: 推动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渐完善;1912年,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由此可知责任内阁制旨在(   )
    A: 体现社会契约的精神
    B: 实行天赋人权的思想
    C: 实现三权分立的学说
    D: 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债务压力使政府开始寻找新的税收来源。1798~1799年,小威廉·皮特引进了所得税的概念。由于18世纪后半期经济快速增长,资本主义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财富的分配愈加不公,贫富分化更加严重,所以向商人和工业家们征收渐进所得税是当时所需要的。1799年预计可征收1000万英镑的所得税,结果只征收到了一半左右。亨利•阿丁顿在1803~1804年的财政预效果中,修改和调整了所得税的有关规定,修订后的所得税后来以财产税而知名。他认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不在于提高税率,而在于保障对财产的准确估价,从而有效地征收税收。他的最高税率为收入在150英镑以上者纳1先令,较小威廉·皮特的税率少了一半;而收入介于60~150英镑者,纳3便士。这样温和的税率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因而实现的税收与预算计划十分接近,如1803年预算收入为450万英镑,结果却征收到了476万英镑。有些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亨利·阿丁领是现代英国税制之父。

      ----摘编自胡怡建、马伟、田志伟、杨志银《个人所得税税制国际比较》

    请回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亨利•阿丁顿所得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亨利•阿丁顿所得税制度改革的特点和所带来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

    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

    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

    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

    材料二  虽然巡视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

    ——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存在哪些不同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友好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46.1%来自寒族。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二  根据1832年改革法令,56个腐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仍有一些仅有数十名选民的小选邑被保留下来;一些人口较多的城市依然无权选送代表。改革法案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全国选民大约增加了30万,即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万,选民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选举政治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孙中山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121条,国会组织法22条。

    ——摘编自谢冬慧《我国选举制度的近代嬗变》

    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并概括唐朝“选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改革法令的背景及其影响
    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材料三中“选举”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国近代选举政治的变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友好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鲍里斯·约翰逊于2019年7月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关于其职位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际对国王负责
    B: 接受议会监督
    C: 直接掌握立法权
    D: 形成于17世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友好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西方近代议会民主制建立过程中体现以上规则的通行做法是(   )
    A: 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B: 改革完善议会民主制度
    C: 发展经济推动政治改革
    D: 制定宪法保障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