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中心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其科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科学成果最多,作为科学活动中心的国家或地区。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学家汤浅光朝用统计方法表述了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在某一个时期,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及科学家人数超过全世界科学家总数的25%,该国就是当时的“科技活动中心”,其持续时间叫做科学兴隆周期。近代科学开始于14—16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它始于意大利,并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自此,世界舞台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科学中心的转移:第一次科学中心在意大利(1504—1610);第二次科学中心在英国(1660—1750);第三次科学中心在法国(1760—1840);第四次科学中心在德国(1875—1920);第五次科学中心在美国(1920年至今)。

    ——摘编自赵红洲《科学能力学引论》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就科学中心时期的某一国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全国Ⅰ卷)模拟考试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内阁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1688年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

    ——摘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英国责任内阁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2020届高三高考文综历史全国Ⅰ卷能力提升卷(一)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年间“(人口)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仅江苏镇江木渎镇“烧锅(造酒)者已二千余家.合计日耗米万石”。为此,乾隆帝“令地方官严行查禁,勿使靡费米粮”。官员规谏乾隆禁酒之事“取民之生计而禁锢之”,“实不可以轻举”,乾隆认为“自有酌量”,不愿也不需交群臣商议。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尽毁曲酒工具、民间自用一概禁绝等作法,引起民怨。乾隆对于要求放宽禁令者,一概不准,也不赞成过激行为,官员左右为难。整个乾隆时代“通邑大都车载烧酒贩卖者正不可以数计”,禁酒政策效果微弱。

    ——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二:1829年,英国禁酒运动开始。中产阶级希望通过禁酒将他们推崇的“自律”“自助”等价值观灌输给工人阶级,他们宣扬工作是成功的关键,饮酒滋生懒惰等恶习。中产阶级建立禁酒厅,开放俱乐部,方便工人社交。工人阶级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些价值观。1832年—1853年,运动进入绝对禁酒阶段。 工人阶级开始建立自己的禁酒组织,接过禁酒运动的领导权。这些组织宣扬“自力更生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很多工人在宣传的影响下开始努力攀爬英国社会的阶梯。这一时期,作为“全民酒”的啤酒人均消费量急剧减少。酗酒被英国人普遍视为不可接受的恶习,直至今天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

    ——摘编自许志强《19 世纪英国禁酒运动与工人文化转向》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推出禁酒政策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效果微弱”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乾隆时期的禁酒相比,概括英国1828—1853年禁酒运动的特点,并分析英国禁酒运动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2020届文综历史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冲刺试卷(二)
  • 4. 英国议会代表曾给荷兰执政奥伦治•威廉信中写道:“我们深感现在的处境每况愈下,我们急切盼望在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之前能找到解救之途”。为此,英国议会“解救之途”包括(    )

    ①通过一系列限制王权法案             ②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③邀请威廉三世继承王位               ④恢复天主教活动,迫害新教徒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5. 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请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概括英国鼠疫疫情的特点及政府采取的防疫措施。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府应对疫情的背景。
    据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世界各国应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启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模拟(二)考试卷
  • 6. 英国两次内战后,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却进入到另一个人的独裁时期。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    )
    A: 与封建统治没有根本区别
    B: 自任第一执政后为终身执政
    C: 迎合了民众的心理需要
    D: 为旧王朝的复辟提供了机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 7.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上议院对下议院议员的提名权。《1911年国会法案》又剥夺上议院驳回下议院大多数法案的权力,只保留了拖延通过的权利。这说明英国(    )
    A: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 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C: 议会两院之间相互制衡
    D: 贵族丧失了政治特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二次统考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近代西方宪政发展史上,“妥协”与“悖论”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民主依赖于妥协,正如美国宪法本身就被认为是“一捆妥协案”。在制宪者们看来,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同一性。而是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其认识,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其中一个话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国家的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二次统考试卷
  • 9.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部门年份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 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 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 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D: 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起初英国的税收是由包税人收取的。1683年,包税制被取消。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允许,借口国王特权,或供国王使用而任意征税,超出议会准许的时间或方式皆为非法”。1713年后大多数税都是通过政府雇员征收的。1714年,财政部又发展为财政委员会,负责监督向国库输送收入,从而实现了财政的国有化,建立起了真正的公共财政体系的雏形。1782年形成了经济改革法案,把原先属于国王私人的财产重新界定为公共财产。1785年,税收管理重组为两个办公室,海关和税收事务委员,前者负责关税,后者管理土地税、财产税和1799年后的所得税。

    ——摘编自毕竟悦《政制转型与国家税收》

    材料二  随着新中国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确立,国家逐步展开了税收制度的修正与完善工作。在1952年讨论了中国当时的税制改革问题。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合理调整,简化合并,开辟新税,试办商品流通税……

    在1958年之后,为了适应农村人民公社的发展和农村财贸管理体制的变化,中国在农村试行了人民公社财政包干办法,进而在部分城市试行了国营企业“税利合一”上缴办法。由于违背了经济规律,这些做法很快以失败告终。在整个税制改革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了中国自身的社会主义性质。一方面改造了农业税,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李顺求《中国税制改革的伦理反思》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税收的变化并概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税制改革的异同。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网上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