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
    A: 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B: 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C: 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
    D: 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实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英国枢密院内部形成一个核心,被称为“内阁”,作为国王的高级咨询机构,威廉三世时,两党人士被延揽入阁,但因政见不同,争吵不休。鉴于此,1693年以后,从议会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然而当议会多数发生变化时,政府和议会将发生冲突,使国事陷于混乱。安妮女王时,规定任何人(若不具备进入上议院资格)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竞选进入下院。1708年,女王组建辉格党政府,开内阁与议会多数党一致的先例,但安妮性格软弱,容易造成决策的反复。于是,大臣们遇事先进行磋商,达成一致后再报告女王,使其无选择余地。于是,形成了内阁意见必须统一的先例。由此逐步发展成内阁集体责任制,内阁作为整体对议会负责。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材料二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立宪派欢欣鼓舞,纷纷组织立宪团体。积极参与咨议局和资政院的组建及议政活动,并连续多次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国会请愿运动,将立宪运动推向高潮。1911年5月8日,宪政编查馆会同会议政务处将所拟《内阁官制》与《内阁办事暂行章程》上奏,得到允准。在《内阁官制》公布的同一天,清廷任命了国务大臣,责任内阁正式成立,在13名国务大臣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4人。因此,时人形象地称此内阁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内阁体制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两国内阁形成的不同之处,并对近代中国内阁的产生进行简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
  • 3. 工业革命之初,英国政府对教育采取放任政策,1833年,英国下院通过议案:“此项拨款,不超过20000英镑,蒙陛下恩准,拨出以助个人捐款,为大不列颠贫苦阶级儿童之教育修建学校校舍。”1834年3月31日上述款额拨出交付,无额外酬金或任何扣除。从此,议会开始拨款补助教育事业,并逐年增加。材料表明(    )
    A: 自由放任促进教育自由发展
    B: 英国国王仍掌握着财政大权
    C: 基础教育事业得到政府支持
    D: 君主立宪制使首相名存实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竞赛试卷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该“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是否适合17、18世纪的中国?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看法。
    文中所说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指的是什么?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5. 2016年7月13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雷莎•梅正式走马上任,接受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任命,组建新政府。这反映出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
    A: 首相对国王负责
    B: 首相掌握了行政权力
    C: 议会对内阁负责
    D: 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12月份)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其 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 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 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 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一三省六部一内阁一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49﹣1832年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12月份)
  • 7. 光荣革命之前,英国曾长期实行无议会统治。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法案,规定议会三年换届,可由内阁提请国王解散,但解散之后须尽快重新大选产生新议会。其影响是(   )
    A: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B: 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C: 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 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立法机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厦门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12月份)
  • 8. 如图是某高中生学习《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一课的课堂笔记,由于一时粗心笔记中有几处错误。错误有(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厦门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12月份)
  • 9.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
    A: 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厦门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12月份)
  • 10. 权力制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过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摘自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依照洛克的分权论,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可以否决议会的法案,联盟权亦属于君主,可见洛克的分权论是限制削弱,却又不抛弃王权。正是本着这一原则,议会在限制王权时,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光荣革命后,英国法律以“默认”的方式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对此,一位学者说的真切:“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不得违反的某些规定,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

    ——摘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王仍享有特权的原因。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和近代英国在君主权利制约上的本质区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怀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