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关键时间段和关键时间点常常是理解人类历史的钥匙。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00—1800年间,全世界所有处于温带地区的主要文明,包括欧洲、中东和中国,都经历了类似的王朝崩溃、叛乱和革命,并在17世纪中期和19世纪中期两次达到顶峰。17世纪中期的社会混乱尤其恐怖,其后果就是使得统治者们更为关注如何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

    ——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材料二:让我们想一下那些在本书所阐述的60年时间里发明出来,或者是在这个时期获得其现代意义的词汇。比如“工业”“工业家”“工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如果没有这些词汇(即没有宅们赋予其名称的那些事物和观念),如何去估量发生在1789—1848年之间的这种革命的深远意义?如何去构想人类历史上自从发明了农业和冶金术,发明了文字和城邦以来,那遥远的时代的最伟大变革?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三:关于世界现代史始于何时,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第二种认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有的学者提出:“1914年才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分界线,才是近代历史与现代历史的分水岭。1914年远比1900年重要。”

    ——据李世安《世界现代史》等整理

    以中国和英国为例,列举17世纪中期“王朝崩溃、叛乱和革命”的史实,并指出两国为“保证社会稳定”所作的制度选择。
    根据材料二中列举的词汇,概括1789—1848年之间欧洲历史发展的时代特点。
    材料三中关于现代史开端的三种观点所依据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 2. 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法两国的孪生大变革——双元革命。它们不应该被视为只属于这两国的大事,而应该被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李生喷发口,而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下列选项与“双元革命”中“英国革命”有关的是(    )
    A: 推动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B: 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C: 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
    D: 极大促进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世界连接为一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 3.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其中19世纪中期的流行词汇是(    )

    时期

    流行词汇

    15,16世纪

    新航路、新教

    17,18世纪

    革命、殖民扩张

    19世纪中期

    A: 工业家、社会主义
    B: 理性、危机
    C: 相对论、浪漫主义
    D: 垄断、罢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4.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在他们撰写的《技术工人》一书中写道:“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以下对“内战”理解准确的是(   )
    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
    B: 议会军与国王军队的交战
    C: 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
    D: 工业城市与乡村地区对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百校联考2020届高三历史考试卷
  • 5. 1708年,英国议会提出的议案因安妮女王的否决而遭扼杀。就在同年,由于议会强硬派的坚持,女王被迫承认辉格党的胜利,不得不同意辉格党人组阁。这反映出英国(    )
    A: 内阁专横现象较突出
    B: 实现国王虚位的目标
    C: 宪政体制仍有待完善
    D: 责任制内阁制的确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的立国体制和西方历史上的希腊、罗马不同。它们国土小、人口寡…它们的领袖,可由市民选举。只要城市居民集合到一广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在服,而是向心结。汉代的国家体制,显然与罗马帝国不同。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我们不应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灭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已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是一种自然的办法。况且世界各国,在历史上有皇帝的,实在也不在少数。我们不能说,中国从前不用民主选举制,而有一个世袭的皇帝,便够证明中国传统政治之黑暗与无理性。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 7. 英国人在将查理一世推上断头台之后,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痛苦的摸索阶段来恢复国家机器的运转,最后不得不重新请回国王来构建自己新的政治架构。该历史现象反映出英国(    )
    A: 不具备社会转型的条件
    B: 资产阶级无法战胜封建势力
    C: 制度创新的曲折与艰难
    D: 议会对国王的态度根本转变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法国不同,美国人并没有因为狂热追求平等而失去自由,因而也避免了一场法国式的革命。英国也是通过“光荣革命”,以较小的代价达到了目标,并形成了通过改革解决社会矛盾的传统,使英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避免了激烈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陈婧茹《自由与平等——托克维尔命题》

    材料二:从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出发,统治阶级适时而进的“防御性”政治策略对德国政治发展的这种独特性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所谓统治阶级适时而进的“防御性”策略,是指统治阶级在历史发展潮流和革命“威胁”面前,能够“先发制人”,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和满足某些“革命”要求,进而达到驾驭时局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利益的目的。

    ——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美两国是怎样“以较小代价”实现民主自由道路的,并分析其共同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德国统治阶级的“防御性”策略对1871年《德意志国宪法》影响的表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 9. 《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这说明英国(    )
    A: 议会与国王相互制衡
    B: 国王财政大权受限
    C: 议会掌握行政权力
    D: 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 10. “它”遏止了1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它”指的是(    )
    A: 《大宪章》的颁布
    B: 议会制度的正式确立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