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欧洲人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其中17世纪初,俄罗斯人(   )
    A: 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B: 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C: 多次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D: 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A组习题
  • 2. 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航海探险的深入发展,需要探险人具有科学的头脑、理性的分析、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巧和技术,需要适宜的探险工具,需要航海技术的改进等。由此推知,新航路的开辟(   )
    A: 得益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
    B: 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广泛传播
    C: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D: 启迪了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A组习题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由于《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基督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A组习题
  • 4.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会有别人“发现”美洲。持后面观点的人是因为看到了当时(   )
    A: 地理大发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 西班牙聚集了大批优秀航海家
    C: 西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
    D: 西欧的航海家们相信“地圆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A组习题
  • 5. 有学者指出:“(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两种动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下列现象中直接体现资本主义扩张因素的是(   )
    A: 以投资分利方式募集所需资金
    B: 传播天主教
    C: 航海家宣布占领所到之处土地
    D: 航海家攫取大量黄金等贵金属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A组习题
  • 6. “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辣椒、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的目的是想论证(   )
    A: 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B: 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D: 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A组习题
  • 7. 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
    A: 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 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 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 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A组习题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皮特·N.斯特恩斯在《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一文中说:出于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历史学家必然要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对因果关系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现象,更为普遍的是技术或经济决定论观点。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技术的变革决定着其他方面的变革运动。另一些人,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则断定经济方式——即经济结构和所有制——至少提供了创新的基本框架。而在另一个极端,则有一些历史学家习惯于把某些“伟大的人物”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据[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说明:可以就世界史《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的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多角度探究;也可以对因果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B组习题
  • 9. 《马可·波罗行纪》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这一描写(   )
    A: 真实可信,影响巨大
    B: 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
    C: 毫无根据,亦无影响
    D: 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B组习题
  • 10.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
    A: 迪亚士的远航
    B: 达·伽马的远航
    C: 哥伦布的远航
    D: 麦哲伦的远航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B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