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所有大国的胜利或衰败几乎都与军备或所进行的战争有关。既存的或崛起中的大国,无论其多么爱好和平,也都必须拥有保卫自己的军事手段。

    不过,500年来的历史又证明,几个曾成为世界领导者的国家,如17世纪时的荷兰,18,19世纪时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其领导者地位都不是通过战争获取的,主要还是由于先前的世界领导国自身衰落并最终退出才“禅让”结后来者的。典型的和英国霸权在20世纪初向美国转移。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所有通过战争手段或扩军备战向世界领导国发起挑战的大国,几乎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如19世纪之初的法国,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日本以及后来的苏联,都曾是世界既有秩序的挑战者,但也都是失败者。事实证明,以上这些都不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巧合,而是有历史的逻辑。

    ——摘编自肖德甫《大国之道》

    评析材料中关于“大国之道”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考试试卷
  • 2. 16世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吉尔伯特“去发现、探测、寻找未被任何其他基督教君主或人民占有的土地、国家和领地”。当他们接近西印度群岛时,船员们只顾抢劫满载财宝的西班牙商船,而将殖民计划抛之脑后。这一现象(    )
    A: 论证了英国殖民霸权的兴起
    B: 反映了英西两国矛盾尖锐
    C: 体现了英西两国殖民扩张的差异
    D: 表明了殖民者的贪婪和掠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考试试卷
  • 3. 英国重商主义者前期主张实行低工资,但在重商主义后期(即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高工资已经是重商主义的主流思想,他们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主要条件是(   )
    A: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其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B: 海上霸主地位的逐步确立使其占据贸易优势
    C: 圈地运动的进行有利于英国扩大国内市场
    D: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有利于政局稳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勃利高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盾)

    80

    7.75

    2.32

    A: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B: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大理市下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试卷
  • 5. 《全球通史》记载:到18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发展起来,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的贸易。原因可能是(    )
    A: 欧洲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
    B: 欧亚民族矛盾阻碍贸易发展
    C: 欧洲人更喜爱美洲商品
    D: 欧洲与亚洲交通不通畅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6. 17世纪莎士比亚创作的《错误的喜剧》中很多场景都是围绕着人们之间的商业往来,强调了商业的社交性,同时也认为过度重视金银而忽视伦理道德是不科学的。莎士比亚认为当时英国(    )
    A: 社会的道德体系趋于崩溃
    B: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盛行
    C: 理应兼顾商业发展与道德
    D: 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7.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们——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对造物主上帝的信仰、研究、证明成为一种探索宇宙结构、万物奧秘、自然秩序的信念、激情和动力,形成一种用实证方式取得科学事实,用逻辑手段论证自然存在、演化规律性的理性思维方式,认为自然的可知性和上帝创造万物进程的可知性是相一致的。据此可知(    )
    A: 近代科学巩固了神学的地位
    B: 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C: 基督教会客观推动科学发展
    D: 基督教会支持科学创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下半叶,正值地理大发现的晚期,也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此时欧洲社会上的不平等显得尖锐而深刻,人们在思考人类不平等的时候,看到了旅行家的游记中所描述的世界另一个角落的野蛮人的平等以及他们宁静的生活。卢梭借助其渊博的知识,展开辩证的想象与推理,探究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阐发了一部政治思想的著作,并将其作为1753年应征第戎学院的征文竞赛的参评论文。在卢梭的著作中,其影响力仅次于1762年的《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在开头便表达对日内瓦共和国的热爱与敬意,粗略地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家和社会全貌——一个可以得到良好治理的、自由平等的、民主立法的共和国。

    ——摘编自黄静《卢梭的不平等思想起源》

    材料二:卢梭思想中一些革命的成分,被后来的思想家所继承。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在卢梭那里已经可以看到那种和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遵循的完全相同的思想进程,而且还在他的详细叙述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每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社会根源,它造成了人性的异化和社会的异化。马克思由此受到启发,他开始从预设的私有制出发,探索私有制形成的根源。在探索私有制形成的过程中,马克思注意到分工和交换对私有制形成的作用。为了达到合理的理解,又从分工的结果上,即从生产劳动的实质上来加以探索。马克思在卢梭异化理论基础之上,探索出劳动异化理论的四重规定。并指出工业化时代,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成了与人相对立的东西;但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摘编自郭芹《浅析马克思对卢梭异化思想地继承和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不平等思想产生的背景。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卢梭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10. 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    )
    A: 认为政体构建要关注理性发展
    B: 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
    C: 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
    D: 强调开明君主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