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此观点主要认为《权利法案》()
    A: 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B: 改变了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
    C: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慈溪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
  • 2. 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
    A: 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桿卫
    B: 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
    C: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 使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 3. 乔治三世于1760年上台,把持英国政权达半个多世纪。以至于“君主立宪制”被革命民主主义者骂成“羼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两种古代暴政的残余”。这说明英国(   )
    A: 国王和议会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B: 国王权力未受到制约
    C: 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彻底性
    D: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新余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上述两幅地图,提取一项相互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明信息、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1688年革命虽然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使其享有立法大权及财权,但是却保留了国王的行政大权,国王及大贵族继续掌握任命官吏的权力,结果,英国政府各级官职继续为贵族所垄断,买卖官职、贪污舞弊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冗官多,效率低,工作混乱.18世纪国会曾多次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19世纪,代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提出通过竞争考试录用文官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建议,但在1854年提交国会讨论时遭到以贵族议员为主的多数议员反对而未得到采纳。

    在克里木战争期间(1853-1856年英俄战争)英国政府机构的混乱及工作效率之低下暴露无遗,亚伯丁内阁下台,1855年,帕麦斯顿就任内阁首相,迫于公众舆论压力实行改革。

    他未经国会讨论,径以枢密院的名义布颁了文官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在被推荐充任低级官职的候选人中进行考试选拔,这是一次温和的改革,这种考试与其说是为了选拔优秀人オ,不如说“只是为了淘汰那些不称职的人”。格拉斯顿内阁上台后继续推进改革,1870年颁布了文官制度的第二道枢密院命今: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同时又規定外交部及内务部除外,而且某些高级文官仍可以不经考试而直接由大臣任命。此后,又经过不断改革,补充或修正,文官制度日趋完善。

    ——摘编自刘祚昌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得以推进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岳阳一中2019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伴随着国家治理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加强,最终形成在中国本土法文化的土壤中诞生的中国古代监察法制。

    秦统一以后,建立了御史府,御史大夫参议国之大政,主要职掌察举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行为,纠举和弹劾违法犯罪……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作为监察区,每州设一名监察官刺史负责监察。刺史级别不高,官秩不过六百石,但巡察代表中央,可以监察二千石地方长吏和豪强势力。

    唐朝在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诸御史。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唐朝以“道”为监察区……临时派出监察御史,具有奉敕特使的性质,或者定期巡视。

    为了巩固皇权,明朝洪武年间,废御史台三院制为都察院一院制,使监察权力更加集中……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臵监察御史,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

    清袭明制,都察院仍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清朝的封疆大吏总督和巡抚亦构成地方监察机构,这些封疆大吏不仅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事行政司法大权,同时兼有监察地方之权。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到十九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健全议会监察职能。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比较,英国近代监察制度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今天中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 7. 某种制度使民主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找到了其适合生存的空间,既成功解决了大国如何实现民主的问题,又有效保证了人民主权原则的实现,同时避免了多数人暴政式专制弊端的出现。这种制度(   )
    A: 是一种非程序化民主
    B: 主要特征是选举和议会立法
    C: 起源于18世纪的美国
    D: 缺陷是无法建立责任政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鹤壁高中2019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 8. 1839年,围绕着《谷物法》(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低于80先令时,绝对禁止粮食进口),以曼彻斯特几家大厂主为核心的反谷物法同盟成立,反谷物法的斗争导致英国政局长期动荡不安,内阁更迭频繁。这一斗争实质上反映了(   )
    A: 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矛盾
    B: 工业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的矛盾
    C: 关税保护与自由贸易的矛盾
    D: 租地农场主参加议会选举的要求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范县一中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果政治制度是机器的齿轮的话,那么政治妥协就像是齿轮的润滑油,使政治制度能够良好运转而不致于崩溃……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之上其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治离不开妥协。

    ﹣﹣程同顺《论政治妥协的价值和规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妥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福建省莆田一中2019年高考历史四模试卷
  • 10. 钱乘旦教授认为,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其后100余年间英国仍是被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进行统治。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 革命成果遭严重破坏
    B: 宪政体制仍有待完善
    C: 行政权尚未发生转移
    D: 代议制机构形同虚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